• |
  • 極速報價
  • |
  • etnet專輯
    etnet專輯
  • 會員
  • 產品服務 / 串流版
  • 設定

04/02/2022

電動車普及後大難題:全球回收鏈未成形,數百萬噸退役鋰電池點處理?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 方展策

    方展策

    少年時,曾研習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可惜學無所成,僥倖畢業。成年後,誤打誤撞進入傳媒圈子,先後在印刷、電子、網絡媒體打滾,略有小成。中年後,修畢資訊科技碩士,眼界漸擴,決意投身初創企業,窺探不同科技領域。近年,積極鑽研數據分析與數碼策略,又涉足 Location Intelligence 開發項目;有時還會抽空執教鞭,既可向他人分享所學,亦可鞭策自己保持終身學習。

    智城物語

  電動車邁向普及,幾乎是不可逆轉的全球大趨勢,但背後卻衍生出一個令人頭痛的問題:日後如何處理大量報廢的車用鋰電池?預計到2040年,全球將有780萬噸鋰電池要退役,加上近期鋰、鎳、鈷等金屬原料不斷漲價,各國政府與企業已開始著手建立鋰電池回收鏈,務求讓電動車變成真正潔淨的綠色交通工具。可是,鋰電池的回收工序卻遠比一般電池複雜,如要大規模進行回收,更有不少技術難題有待克服。

 

鋰電池構造複雜較難回收

 

  理論上,電動車鋰電池壽命可以有8至10年,惟實際使用4至6年左右,電池容量便會衰減到80%或以下,不再適用於驅動電動車。估計到2025年左右,數以百萬計的電動車電池將步入退役之齡。有業者預估,到2030年全球會有500萬噸的廢舊鋰電池。國際能源署(IEA)更預測,及至2040年,每年會有逾780萬噸鋰電池需要報廢。

 

  除海量廢電池即將湧現外,歐盟新法規也迫使業者不得不面對電池回收的問題。2020年12月,歐盟執委會針對電動車頒布新的電池監管規定,提高對電池回收材料比率的要求。根據新規定,到2030年鋰電池內的鈷至少要有12%來自回收材料,鋰與鎳則分別要有4%。由是之故,鋰電池回收現已成為全球電動車業界的關鍵課題。

 

  然而,比起傳統電池(如鉛酸電池),鋰電池回收卻困難得多。在傳統電池回收工廠中,電池會被直接輾碎成粉狀顆粒,跟著以火燒或酸液分解,再從中提煉有價值的金屬物質。但鋰電池因構造較傳統電池複雜,所以回收處理流程也要繁複許多。

 

  鋰電池由很多不同零件組成,其陰極材料包含多種重金屬元素如鋰、鎳、鈷、錳等,電解液中又含有六氟磷酸鋰等高毒性物質;一旦處理不當而出現洩漏,勢必造成嚴重的生態破壞。此外,鋰電池要先經過放電、拆卸外殼和分離電極等步驟,才可重新冶煉;如果拆卸過程中操作不當,也會導致燃爆、觸電與腐蝕等安全問題。因此,回收鋰電池必須建立另一套處理機制。

 

現時報廢鋰電池的拆卸主要靠人手完成,如要降低回收成本,就需要改變人手拆卸這種低效率的方法。(圖片來源:翻攝福士汽車官方YouTube影片)

廢舊鋰電池被拆卸後,取出內裏的電芯,放入輾碎機中被粉碎成粉狀顆粒,之後便可施以濕法或火法冶煉。(圖片來源:翻攝福士汽車官方YouTube影片)

 

梯次利用:重組舊電池再用

 

  現時鋰電池回收處理主要有兩種方式:「梯次利用」與「再生利用」。所謂「梯次利用」,意指把老化的車用鋰電池運用到其他途徑,重新服役。鋰電池容量降低至80%後,就不再適用於動力需求較強的電動車,惟卻可應用於風力發電站的儲能系統、或通訊基站的後備電源等。

 

  但不是隨便把不同車廠的舊電池組合起來就能好好使用。電動車鋰電池是按照不同車廠的特定車型來度身訂造,故此電池結構與規格存在很大差異。就算是同一車廠、同一車型、同一批次的鋰電池,報廢時的剩餘電容量、電壓與內阻也未必完全一樣。若然將差異太大的電池聚合在一起,可能會損害電池壽命。

 

  廠商回收鋰電池後,必須先進行檢測,再根據電池規格與剩餘容量進行分類,然後才可重新組裝成電池模組作其他用途。因此,制定標準化處理措施,鼓勵回收端把相近狀況的電池分類,便成為梯次利用大規模商業化的先決條件。

 

  電動車常用的鋰電池可分為磷酸鐵鋰電池與三元鋰電池。前者的主要成分是鋰、鋁、鐵等平價金屬,分解回收的經濟價值較低,但其電池抗衰減程度卻較佳,故適合應用在「梯次利用」。後者的主要成分為鎳、鈷、錳等貴價金屬,回收價值較高,更適合直接「再生利用」。

 

再生利用:分解電池再提煉

 

  所謂「再生利用」,意指對報廢鋰電池進行放電、拆卸、分解、冶煉,從中回收鋰、鈷、鎳、錳等有價金屬,之後再利用這些金屬材料來製造新電池。電池分解回收技術現有兩大方案:「濕法冶金」(Hydrometallurgy)與「火法冶金」(Pyrometallurgy)。

 

  「濕法冶金」是把從鋰電池拆下來的電芯溶於酸鹼溶液,再從溶液中萃取鋰、鈷、鎳、錳等。此法成本較低,回收率較高,所以是最主流的回收技術方案。酸鹼溶液在使用後必需作中和處理,但卻有不少回收商未有妥善這些廢水,就排放到河道,造成水土污染,引發環保爭議。

 

  「火法冶金」會將電池電芯跟石灰石、焦炭混合在一起燃燒。在高溫之下,鋰會變成氣態的氧化鋰,鈷和銅會產生合金,鋁則氧化成爐渣;接著把這些各自分離成氣態或固態的金屬加以分解後,便能再造成鋰電池原料。

 

  相較之下,火法冶煉的分解速度比濕法為快,能夠一次過處理更大量,且成分不同的舊電池。但是其設備投資成本卻較高,過程中又容易產生有害氣體,處理不好同樣會損害自然環境。

 


被粉碎成顆粒的電芯,經過分解提煉後,便可從中回收鋁、銅、鈷、鋰、鎳、錳等有價金屬。(圖片來源:翻攝福士汽車官方YouTube影片)

濕法冶金是將鋰電池電芯放入酸性或鹼性的水溶液中,進行化學處理,從而分離雜質,提取當中的金屬物質。(圖片來源:Hydrometallurgy Section官網)

火法冶金藉由燃料或電能產生高熱,再把鋰電池電芯跟石灰石、焦炭混合燃燒,在高溫下從電芯中提取金屬材料。(圖片來源:Metallurgy for Dummies網誌)

 

Redwood:濕法火法雙重治煉

 

  無論是濕法,或火法冶金,都各存有本身的弊端,於是有初創公司積極研究新的冶煉技術,希望能取而代之。特斯拉(Tesla)共同創辦人JB Straubel離開舊東家後,於2017年成立的電池回收初創企業Redwood Materials,構想出結合濕法與火法的雙重治煉方案,以提升回收效率。

 

  回收電池後,Redwood不會進行放電,而是用其殘餘電量連結轉化器產生高溫,跟著以火法把金屬分離成不同形態,然後再用濕法提煉金屬,宣稱能成功回收電池中95%至98%的鎳、鈷、鋁、石墨,以及80%以上的鋰。

 

  Redwood現正跟特斯拉合作,處理其超級工廠的廢棄材料與缺陷電池,平均每年能夠處理2萬噸材料。目前大部分回收材料都會賣給松下(Panasonic),用作製造新的Tesla電動車電池。另外,該公司於2021年9月開始跟福特汽車(Ford)合作回收鋰電池,目標是到2025年產出的回收材料,足以製造100萬輛電動車所需的鋰電池。

 

Redwood Materials於2021年7月已完成7億美元(約54.6億港元)的融資,用於擴建美國內華達州的回收電池廠房。(圖片來源:Redwood Materials官網)

 

OnTo Tech:再鋰化激活電池

 

  近年鋰電池的性能不斷改進,其化學結構也隨之而持續改變。以Panasonic為Tesla生產的鋰電池為例,鈷含量在 2012年至2018年間就大減60%。因為電池化學成分經常轉變,所以回收處理流程亦要不斷作出相應調整,使到回收商的營運成本也增加了。

 

  有鑑於此,電池回收方案商OnTo Technology決定另辟蹊徑,不再回收電池的金屬元素,改為針對「再鋰化」(re-lithiation)進行技術研究。該公司創辦人Steve Sloop把電池比喻為一楝大廈,拆卸重建的費用會很高,惟翻新大廈的成本卻可以很低。

 

  OnTo Technology研究團隊嘗試以水熱法和高溫鍛燒處理,以修復鋰電池的陰極材料,讓它回復到初始狀態,再用於製造新電池。該公司宣稱,再鋰化過程中消耗的能源比一般冶煉為少,回收效率也較高,能夠有效降低電池回收的成本與碳排放。

 

OnTo Technology現正進行再鋰化技術研發,試圖將鋰電池的陰極材料回復到初始狀態,讓老化鋰電池能夠被激活再用。(圖片來源:OnTo Technology官網)

 

細菌回收廢電池金屬物質

 

  最近,學術界對電池分解回收的研究更有新突破。英國高雲地利大學(Coventry University)研發出一項「生物濾化」技術,能利用細菌分解電池,從中萃取有價值的金屬。這種細菌只需在攝氏36度的培養箱中生長,很容易大量繁殖。

 

  相比起濕法、火法冶金,生物濾化既不用涉及有毒化學品,又毋須消耗大量能源,可說是更環保的替代方案。惟此技術仍處於試驗階段,要走出實驗室,作商業化應用,似乎仍有一大段路要走。

 

  市調機構Statista估計,及至2030年,鋰電池回收的市場規模將達到180億美元(約1,400億港元),遠高於2019年的15億美元(約117億港元)。另一調查機構IDTechEx更推估,2040年全球鋰電池回收市場產值上看310億美元(約2,420億港元)。

 

  由此視之,建立鋰電池回收鏈,不僅能應對歐盟對車用鋰電池的監管,還能搶捕潛力甚大的回收商機。相信未來會有更多公司加入戰團,嘗到研發更高效率的分解回收技術,讓電動車變成真正環保的交通工具。

 

其實,生物濾化技術早已被應用在清理和回收電子廢物中的材料。如今高雲地利大學研究團隊發現,電動車鋰電池中的金屬材料也可透過細菌分解進行回收。(圖片來源:Pixabay)

 

Read More:

 

中美歐日電池技術競賽開打!鋰電池零碳排提煉,鎂電池高容量,鈉電池低成本!

點廢成金!Dell、IKEA搶攻循環經濟商機!電子垃圾、海洋塑膠從始變得有價值?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香港好去處】etnet全新頻道盛大推出!全港最齊盛事活動資訊盡在掌握!► 即睇

我要回應

你可能感興趣

版主留言

放大顯示
師傅靈靈法
最緊要健康
精選文章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