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極速報價
  • |

27/02/2024

樹木管理|極端天氣致塌樹情況嚴重!建全面樹木資料庫,制定未來樹木種植及保養!以科技統籌點樣能減少倒塌危機?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 鄧淑明

    鄧淑明

    鄧淑明博士,榮譽勳章,太平紳士,香港大學計算與數據科學學院及社會科學學院地理系客席教授,香港土生土長培育的資訊科技界企業家。鄧博士於九十年代創辦 Esri中國(香港)有限公司,專門推廣地理資訊系統(GIS)軟件和提供相關解決方案。鄧博士也是智慧城市聯盟創辦人及榮譽主席。除了GIS本業,鄧博士對ICT行業、電子健康、環境保育、初創企業及智慧城市等經常提出建議,並積極參與多個政府及民間組織,致力促進香港科技及社會事務發展。

     

    鄧博士的卓越成就和貢獻廣受認同,並獲多項榮譽,包括:香港大學2009年理學院傑出校友、2006年香港十大傑出青年及香港美國商會2004年「最具影響力女性獎–年度傑出女青」及2001年香港十大傑出數碼青年等。

    智慧城市5.0

  近年,極端天氣頻生,除了影響民生經濟,更破壞不少樹木。發展局最近公布的資料顯示,截至去年10月,受颱風及暴雨等影響而倒塌或嚴重折斷的樹木為數不少,當中以洋紫荊為最多,受損數字達整體折斷樹木逾十分一或485棵,次位是台灣相思(421棵)。

 

  面對極端天氣,當局應及早制定完善的樹木管理規劃,如種植策略,以減少樹木的破壞。可惜,至今當局仍沒有公布受惡劣天氣摧毀的樹木佔該樹木品種的比例、有多少位於旺區,只是籠統指種樹「應選擇能配合該環境並發揮設計上的功能,以及可持續地健康生長的品種」,令人難以知悉箇中規劃。其實樹木和居所一樣,伴隨我們至少50年以上,因此需好好規劃,尤其種植的品種和布局也要深思熟慮。

 

  樹木管理需要智慧規劃,但智慧規劃的前提是充裕、有系統並更新及時的數據。在香港,目前樹木管理的工作主要由八個政府部門負責,管理的樹木數目介乎140萬至170萬棵不等,當中100萬棵在高人流車流地點。數量如此龐大,但管理卻有待完善。

 

  我認為要有系統地管理樹木這些自然資產,首要是建立一個全面的樹木資料庫。一如人口普查,盤點全港樹木,才能協助各部門以更快捷、更有效率的機制去制定未來樹木種植及保養的長遠策略。

 

  這個資料庫除了統計樹木的數量及分布,包括樹木的品種、生長習性(如常綠或落葉)、高度及樹冠闊度、種植地點特性及生長環境等,配合地理資訊系統(GIS)的功能,以及無人機和全球導航衞星系統等圖像,讓人準確掌握樹木分布和相關資訊,方便前線巡查、種植和修樹工作。此外,當局更可按樹木品種、樹冠闊度、樹齡、修樹紀錄,以及根據陽光、溫度及雨水相互關係的生長方程式,盡早調節種植策略,同時監察樹木,更易找出危樹。

 

  問題是本港在樹木管理上出現人力和工具等資源不均,更甚是對數據處理的分歧。政府的確設有一個「樹木登記冊」,記錄政府及私人土地上的樹木的位置、品種、狀況、價值和風險」。可是它除了使用長久為人詬病的私營企業地圖而非地政總署的專業地圖外,更是資料不全。例如搜尋「台灣相思」,全港只列出107棵,比過去10個月被颱風摧毁的421棵,數量還要少。

 

  如政府在這個「樹木登記冊」之上,加入其他部門和公私營機構徵集到的資料,把缺失的部分補足並定期更新,然後以GIS等先進科技統籌管理和規劃長遠策略,並訂立績效指標( KPI ),包括保養樹木的成效和樹木質量的變化等,並以圖像化的儀表板呈現,讓樹木說話,告訴市民它的盛衰變化,方便大眾監察。這樣,樹木便能得到更全面的管理,減少倒塌造成人命傷亡。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樂本健【年度感謝祭】維柏健及natural Factors全線2件7折► 了解詳情

我要回應

你可能感興趣

版主留言

放大顯示
師傅靈靈法
最緊要健康
精選文章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