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2023
【FOCUS】民企定位大「升呢」,開刀地方保護主義
中國上半年民間固定資產投資較疫前(2019年同期)急劇縮水逾5萬億元或29%,疊加北大學者警告實際青年失業率或高至46.5%之際,中共中央、國務院周三(19日)晚發布重磅文件,祭出31條意見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其中最值留意有三:一是首次明確民營經濟是「重要基礎+重要力量」;二是持續破除市場准入壁壘,支持民企參與國家重大戰略;三是引導平台企業在創造就業中大顯身手。
從「必要補充」到「重要基礎」
月初至今,三一集團、圓通速遞、波司登、農夫山泉、百度集團等至少14家民企負責人,接連成為國家發改委主任鄭柵潔的座上賓,似已冥冥預示政策路徑大風將至。
果不其然,昨晚由新華社授權發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首句即是:民營經濟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力軍,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是推動我國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的重要力量。
相比中共十三大「私營經濟是公有制經濟的必要的、有益的補充」;十五大「非公有制經濟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十六大、十七大「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今次對民營經濟的定位「升呢」至「重要基礎+重要力量」,信號不容忽視。
看看最高層2018年即用「56789」形容民營經濟--貢獻50%以上稅收、60%以上GDP、70%以上技術創新成果、80%以上城鎮勞動就業、90%以上企業數量。據發改委昨晚最新披露,稅收上,民企佔比達59.6%(2021年);數量上,佔比更達93.3%(2022年)。
終極目標建高效全國統一大市場
如此龐大市場主體,如何激發活力?31條意見開宗明義就指,持續破除市場准入壁壘,包括各地區各部門不得以備案、註冊、年檢、認定、認證、指定、要求設立分公司等形式設定或變相設定准入障礙;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防止和糾正執法司法中的地方保護主義。
此跟中紀委書記李希1月在工作報告中,強調「堅決糾治不顧大局,搞部門和地方保護主義等問題」,以及市場監管總局5月發布《公平競爭審查條例(徵求意見稿)》,強調「破除地方保護和行政性壟斷」,實際一脈相承。而終極目標,就是要建設中央監管的高效規範、公平競爭全國統一大市場,為國家重大戰略服務。
另一可圈可點是,意見「支持平台企業在創造就業、拓展消費、國際競爭中大顯身手」,而中國過往電商團購、外賣打車、直播帶貨、共享單車、快遞閃送、移動支付等熱潮,無不是基於互聯網創業;鑑於內地排名前十的民企四席與平台(京東、阿里、騰訊、字節跳動)有關,重新激發創新和企業家精神,提升服務業佔經濟比重,無疑是眼下解決年輕人就業難題的藥方。
【etnet 30周年】多重慶祝活動一浪接一浪,好禮連環賞! ► 即睇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