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極速報價
  • |
  • etnet專輯
    etnet專輯
  • 會員
  • 產品服務 / 串流版
  • 設定

08/03/2013

中國過去十年的經濟表現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 雷鼎鳴

    雷鼎鳴

    香港科技大學經濟學系前系主任及榮休教授

    雷鳴天下

    本欄逢周五更新

  溫家寶當了兩任共十年的總理,離任前所宣讀的政府工作報告,頗有為這十年,尤其是最近五年,總結成績的意味。這十年中央政府的經濟政策有功有過,單單突出任何一面都容易使人迷失方向。

 

  在總體GDP增長方面,我的評價是功大於過,但第二任的五年比不上第一任的五年。從2002到2007年,中國GDP上升73.4%,年均增長率是11.64%,但從2007至2012年,GDP的增幅已下降至55.7%,年均9.26%。

 

  這些都是非常亮麗的數字,遠勝其他國家的表現,中國亦創造了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脫貧運動,中央政府不可能沒有功勞。

 

改革令外貿增長維持下去

 

  不過,我們若細看中國經濟體制的改革,這十年卻看不到多少改進。朱鎔基年代中國致力要加入世貿,這便需要大量在經濟領域開放自由化的改革,否則不符合加入世貿的條件。這必然會觸動很多人的利益,朱鎔基說為自己準備了棺材,並非開玩笑之言。

 

  正是由於有了這些改革,中國的外貿增長能強悍地維持下去,國內企業亦在國際競爭壓力下能得以繼續改進;溫總第一任的經濟成績,部分應是來自朱總為入世進行改革所帶來的紅利。

 

  我們也許還可以說,九一一之後幾年,美國要拉攏中國的支持,中國在國際上得到多點發展空間。

 

  溫總的第二任期間,國際環境已經變得複雜,金融海嘯與歐債危機接踵而來,美國又意圖實行圍堵政策,中國面對的困難自然增加不少。不過,這些都不應是經濟改革原地踏步甚至倒退的理由。

 

救市四萬億 用不得其所

 

  中國過去三十多年經濟進步的一個強大動力來自民營企業蓬勃發展,超越了國企對經濟的貢獻,但過去五年,中國卻出現了「國進民退」的現象,民企面對不利的競爭環境,這會窒礙中國經濟的健康發展,其起因之一正是金融海嘯後中央政府四萬億的救市方案。

 

  當時政府沉不住氣,對金融海嘯的影響作了誇大的估計,這四萬億益了效率低下的國企,甚至是一些有關係人士,並不能用得其所,其後部分地區出現資金鏈斷裂,相當部分的原因亦是這四萬億胡亂配置所造成。

 

貧富不均 半數因城鄉收入差距

 

  在收入分布方面,近五年中國政府卻有貢獻。中國的貧富不均在數量上有大約一半的原因來自城鄉收入差距,「三農」問題一直困擾中國。1978年城鎮居民平均收入是農村居民的2.93倍,其後農業走向私有化改革,城鄉差距改善至1984年的2.15倍。但好景不常,到了2002年這比例竟回升到3.63倍。

 

  溫總的第一任對此並沒有貢獻,2007年此比例維持在3.62倍,但其後政府開始幫助農民,到了2011年差距比例降回到3.34倍,算是有些成績,但路仍漫長。

 

「科研開支」只是吃喝玩樂?

 

  在推動經濟的長遠增長方面,研究與發展開支佔GDP比例從2007年的1.4%猛增至2012年的1.97%,這本是可喜現象,但我恐怕在企業中部分所謂的「科研開支」,只是吃喝玩樂的開支,在填報稅項時,「科研開支」有稅務優惠。幸好在大學的科研開支上,此現象據說不算嚴重。

 

  另一點港人或許會注意的,是內地城鎮人均住房面積是32.9平方米,農村更高達37.1平方米,遠勝香港。

 

轉載自晴報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etnet榮獲第六屆國際信息商會議「最佳信息商」白金獎► 了解詳情

我要回應

放大顯示
風水蔣知識
精選文章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