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極速報價
  • |
  • etnet專輯
    etnet專輯
  • 會員
  • 產品服務 / 串流版
  • 設定

03/11/2023

《施政報告》的鼓勵生育是否有效?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 雷鼎鳴

    雷鼎鳴

    香港科技大學經濟學系前系主任及榮休教授

    雷鳴天下

    本欄逢周五更新

  行政長官今年的《施政報告》,涉及的項目比前增加不少,但最引起坊間討論的,或許是鼓勵生育的多項政策。我研究生育與人口問題有36年,對相關政策是否有效,應該有一定的發言權。

 

  香港生育率奇低,冰凍三尺,並非一日之寒。香港的總和生育率,即每名女人一生平均生多少小孩,在1965年仍高達4.5,但隨後急劇下降,到了1991年,已跌至1.4。要知道,一男一女兩個人才生下1.4名子女,這便意味著每一代的人口會比上一代縮小。

 

疫情+經濟差 港生育率又急降

 

  到了2000年左右,或許受到亞洲金融風暴的影響,總和生育率更降至0.9。隨後經濟恢復,再加上不少內地人來港產子,生育率一度回升。今天總和生育率又降回至0.9的水平,但這很可能受疫情影響,在疫情籠罩時,大家生命難卜,不少寧願另選更安全的時機才去生育,人之常情。

 

  其實政府對低生育率帶來的問題並非無知無覺,20年前的2003年及10年前的2013年,政府都成立過「人口政策督導小組」分析相關事宜,我在10年前也是此小組成員。不過,人口問題雖然重要,其作用卻是長遠的,對它的關注很快便被其他更即時的事情所淹沒,所以政府總是無心雷厲風行推出相應對策。今回《施政報告》有多項具體措施,算是異數。

 

  要明白甚麼政策才有效,我們須對症下藥。我們要注意,文化宗教因素基本上沒有角色。世上生育率最低的地方是東亞諸國諸地區及南歐國家。日本、南韓、台灣、香港、新加坡,甚至中國內地,生育率都遠低於2,人口會迭代減少。這些地方深受儒家文化影響,「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但人民卻不會理會此教條,總之不生。南歐是天主教徒眾多的地方,天主教對多種節育的方法都不以為然,更反對墮胎。顯然,當地人民也並不怎麼受教義左右。

 

 教育水準愈高的父母,愈是打算把資源集中在小孩的教育及健康之上,由於成本不輕,惟有減少生育數量。(iStock)

 

不生育兩原因 樓價教育費貴

 

  為甚麼上述地方生育率低企,而且還有進一步下降跡象?經典的說法是因為所謂的「人口轉型」(Demographic Transition),意指壽命增長會啟動整個人口形態的轉型。生育率與家庭中的教育投資都會上升,即家長對下一代的量和質都會有更高要求,以免自己老而不死時乏人照顧;但很快,對質的要求會壓倒對量的要求。教育水準愈高的父母,愈是打算把資源集中在小孩的教育及健康之上,這麼一來,成本可不輕,惟有減少數量。近二百、三百年以來,多個國家都經歷過相似的「人口轉型」過程。

 

  不過,「人口轉型」似未能完全解釋香港的情況。我過去曾根據歷年人口普查的原始數據,推算出香港有大比例的女性根本索性完全不生育小孩。45歲仍沒有生育過的女性比例不停上升,到了2011年,已達40%。現在多少,我沒有算過(計算很複雜的),不得而知。完全不生小孩意味著甚麼?投資在教育,也要有小孩作為載體,沒有了小孩,也就等於下一代的質量無從談起。

 

  我十多年前做過一些隨機問卷研究,發現不生育的最重要原因有二:一是樓價貴,二是教育費貴。父母負擔不起,惟有不生或是少生。為香港摘下史上首面奧運金牌的「風之后」李麗珊當年的電視廣告,說養大一名子女要花費400萬,更是嚇怕了不少準父母。

 

  李家超《施政報告》中有針對房屋成本對生育的影響,他提出讓肯生子女的有優先權入住公屋及降低居屋的門檻,是對症下藥的,但用藥的分量是否足夠,要試過才知。

 

香港生育率低,今年施政報告提出多項鼓勵生育政策,當中派2萬元獎勵成效存疑,因養育子女成本高昂,2萬補貼未必足夠。(Shutterstock)

 

提早生領2萬 子女總數未必增

 

  另一政策是派2萬元以作鼓勵。這或許是有用的,但我相信作用不大。如果李麗珊當年400萬成本之數準確,今天恐怕要600萬了,2萬如何足夠?

 

  有一點必須注意,既然這政策暫定為3年,這意味著這3年內生育,有2萬可領,將來卻未必。理性的父母為求得到這2萬,會改變一下生育時間表,提早生育,否則將來未必有錢可領。換言之,準父母可能只是早一點生,但兒女的總數卻不變。倘若如此,政府的獎勵並不能增加下一代的數量。

 

  我們尚要留意一個假象,未來3年若生育率真的大幅上升,可能只是反映兩個因素。一是過去幾年因為新冠而生得太少,現在要追回過去的短缺,這正如二次大戰後的嬰兒潮,是因為要補回戰時的低生育;另一因素則正是就算本來打算幾年後才生一個的,現在提早一點,領了那2萬元再算。政府3年後的檢討,要小心一點才不會被自己誤導。

 

  也應指出,人口數量下跌也有其好處。今天我們大可預期不用10年,大量的工作職位會被人工智能與機器人所取代,大量人會失業,社會隨時出現動盪。如果香港人口因生育低和有人移民離開而減少,香港豈不因禍得福,減低將來的失業壓力?

 

(本文原載於11月3日《香港經濟日報》)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說說心理話》 消費能獲取快樂?買不起,不如花光錢錢$$?「習得性無助」有何影響?一起看看正確理財觀念。► 即睇

我要回應

你可能感興趣

版主留言

放大顯示
風水蔣知識
最緊要健康
精選文章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