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3/2023
日韓逐浪誰領風騷?
上月22日,美日韓三國在南韓和日本之間的海域舉行聯合軍演,模擬攔截北韓洲際彈道導彈。就在演習如火如荼之時,南韓卻向美方發出了抗議。原來,負責指揮的美軍印太司令部,把演習地點標注成了「日本海」,而南韓稱之為「東海」。
南韓民眾示威抗議尹錫悅政府提出的日本強徵南韓勞工索賠方案(美聯社)
印太司令部最初並沒有把韓方的抗議當成一件嚴重的事,畢竟美日韓本該同聲同氣,如果真的北韓洲際導彈來襲,是及時攔截導彈,還是爭論地名正統,對於作戰單位來說似乎並不難做出選擇。不料到了演習次日,南韓聯合參謀本部和外交部一同開火,直指美方仍未更正地名。
當「東海」遇上「日本海」
日韓之間存在殖民與被殖民歷史遺留下的主權問題,對於南韓來說,如果在演習中任由美軍採用日方字眼,豈非默許了「日本海」對「東海」的凌駕地位?但另一方面,日方也拒不接受「東海」取代「日本海」。事實上,美軍過去就曾按韓方要求「糾正錯誤」,結果輪到日方提出了抗議。
除了「東海」和「日本海」的是非曲直問題,偏偏此次演習地點,還距一個主權攸關的小島只有180公里。相信各位已經心領神會,它就是南韓的「獨島」,和日本稱之為的「竹島」……而就在演習之時,日本還偏偏舉行了「竹島日」,兩個時間重疊,又引起了南韓民間不滿。
如果北韓真的發動火星-15洲際導彈攻擊,目標肯定不是首爾,甚至未必是日本島,而更有可能是關島以至更遠的地方。這就令美軍頭痛了,如果屆時印太司令部有誰一不留神標錯地名,會否在緊要關頭卻先行收到來自盟國的抗議?
因此,如何擺正地名就成了美日韓聯手攔截北韓導彈的第一道難關。當然說難也不難,就是美軍在下達指令時,必須稱之為「南韓和日本之間的海域」。這不是玩笑話,而是美軍在接到抗議後確實糾正的字眼。
尹錫悅夫婦參加三一節紀念活動(美聯社)
南韓和日本之間的那個小島
但這個措詞涉及的空間仍然過於廣闊,例如具體涉及上述那個小島的時候,美日韓聯軍是在防衛「獨島」,還是「竹島」,又或是「南韓和日本之間海域的那個小島」?
再到具體作戰層面,當美軍B-52戰略轟炸機機長在接受南韓F-15K戰機護航時,或是美軍F-35戰機機師在準備降落日本兩棲艦出雲號時,能否分清「東海」和「日本海」的政治正確?
插曲雖小,但卻折射了美日韓三國鞏固同盟關係不可低估的障礙,和潛在的破裂點:雖然美國積極推動日韓合作,但兩個體量相若的東北亞鄰國,無論是在歷史遺留問題、地緣政治與安全、經濟主導地位等方方面面,或存在互不信任,或存在激烈競爭,合作與對立的機會並存,翻手可以為雲,覆手也可以隨時為雨。
從表面上看,北韓頻密試射各類彈道導彈,促成了美日韓今日上演「堅若盤石」的主旋律。更為深層次的原因,卻是美國在圍堵中國第一島鏈軍事實力消退,東北亞出現新的空白和模糊空間,給日、韓帶來了難以抗拒的隨波逐浪之誘惑。
美軍B-52H轟炸機近日在南韓F-15K戰機護航下重返朝鮮半島(美聯社)
難以抗拒的逐浪之惑
換一個角度而言,美國固然樂見日韓亦步亦趨,強化他們的第一島鏈前鋒作用,但「牛唔飲水唔撳得牛頭低」。以南韓為例,當年文在寅任總統之時,在半島之內推進和平,在半島之外疏遠美日,南北韓相安無事,拜登政府似乎也奈他不何。
反觀今日半島、東北亞局勢走向緊張,現任總統尹錫悅並非被動接盤,而是扭轉態勢的主要推手。為了促成與日本的「堅若盤石」,尹錫悅甚至敢於挑戰國內強大的民族主義浪潮。在本月1日紀念反抗日本殖民運動的三一節上,他公開表示日本已經「從過去軍國主義侵略者,轉變為與南韓共享普世價值、在經濟安全及全球問題上攜手合作的夥伴。」
結果此言一出,當即引發國內公民團體和歷史學家不滿,斥之助長「親日歷史觀」。南韓總統室官員卻不甘示弱,強調韓日兩國克服安全和經濟危機,並加深合作至關重要,直言兩國國民「與其執著於過去,不如向前」。
更不可思議的是,尹錫悅政府緊接著在周一(6日),公布了韓日化解主要歷史遺留問題的方案,提出在二戰日本強徵南韓勞工索賠問題上,暫不向涉案日本企業發起索賠,反而是由南韓政府屬下的「日本帝國主義強制動員受害者支援財團」,代為向受害者支付賠償金。
這還不是最奇怪的事,就在南韓國內一片罵聲之時,日本似乎也並不領情。岸田政府雖然在禮節上表示了「歡迎」,但同一天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卻發布消息,指出日本政府代表在日內瓦會議上,再次否認日本曾在二戰時期強徵南韓勞工的指控。日方代表稱,當時南韓勞工可能是自願,或經官方仲介機構介紹而進入日本,很難界定為「強迫勞動」。
岸田冷待南韓橄欖枝
於是尹錫悅推進韓日親善的歷史之舉,就出現了你急他不急的窘態。回顧尹錫悅在上台之初,就一再高調表示欲和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舉行高峰會晤,後者反而並沒有展現出相應的熱忱。從上述涉及「南韓和日本之間的海域」,以及日方代表在聯合國否認「強徵南韓勞工」問題就可以看出,日方並不樂見於在接過南韓的橄欖枝後,就默認了「東海」的正統,及日本的二戰罪責。
尹錫悅上任後主動向岸田文雄伸出橄欖枝(資料圖片)
歷史遺留問題恐怕還不是日方冷待橄欖枝的唯一的原因:在產業經濟上,尹錫悅政府試圖透過解決日本強徵韓籍勞工問題,來換取日方撤銷已故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在2019年對南韓實施的出口限制,這包括半導體等南韓關鍵產業的原材料。
在軍事上,尹錫悅政府一方面向西方出售軍火,一方面配合北約東進亞洲,與美歐的親密合作程度不亞於岸田政府。對於工業製造掙扎求存、軍事擴張又受到和平憲法制約的日本來說,與南韓的全方面合作會給自己帶來甚麼?
更何況,南韓總統五年一選換新天,政策轉向南轅北轍,日韓的友情隨時可能退潮,但南韓從日韓合作中獲取的地區政治主導、產業擴充等利益卻是切實的。岸田文雄的任期恐怕無法像尹錫悅一般長,但無論日本首相如旋轉門般更換,自民黨主導的右翼長期執政卻不會變。
岸田近期的急速走向擴軍,就是右翼長期地緣戰略安全目標的反映:在日本本島以南,所謂「台灣有事即日本有事」,實際上展示出的是一個時序,即「台灣先有事,才到日本有事」,而在這之間,其實還隔了一個美軍駐沖繩基地,所以日本本島不到最後還未必有事。
在朝鮮半島,本來是北韓一旦生事,日本隨時有事,現在有尹錫悅擋在了日朝之間,日本反而小心翼翼退到護欄後面。所以日韓逐浪,尹錫悅爭當東北亞舵手之時,岸田卻在為日本「深築牆,廣積糧」。所謂應對中國威脅虛虛實實,對朝強硬也不急於當先,日本擴軍真正進擊的方向,其實最可能在北方,那是對他真正具有誘惑之處。
【你點睇】陳美寶、羅淑佩分別被任命為運物局及文體旅局局長,你是否認同新任命有助香港鞏固物流樞紐地位及促進旅遊經濟?►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