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7
千頭萬緒的安老問題
香港人口老化已不是新話題,根據《香港人口推算2017-2066》,2036年,65歲以上的長者人口將增至237萬;至2066年進一步增至259萬;屆時,每三人中便有一人是長者,雙老家庭也會愈來愈多,政府必須及早在照顧、醫療、安老、院舍、社區等各方面做好踏入高齡化社會的全面準備,否則,在未來數十年只會衍生各種各樣的社會問題。
至2066年每三人中便有一人是長者,雙老家庭也會愈來愈多。(iStock圖片)
隨著特首林鄭月娥於《施政報告》中指出,「政府的政策方向應以家居及社區照顧為重點,而院舍則作為輔助。」身兼行政會議成員的安老事務委員會主席林正財醫生提出兩項計劃建議,一是「長者外傭券」,二是「長幼共住」計劃。林醫生是有心人,兩個計劃均動機良好,期望可紓緩院舍需求。可是要落實執行的話,還是要面對很多實際操作的問題及副作用,社會需要長時間討論細節,並不能一蹴而就。
外傭長者「相依為命」是否良方
先說「長者外傭券」,林醫生建議資助獨居於公屋的長者聘用外傭照顧自己,資助金額約為外傭薪金的四分之一至一半。的確,獨居長者是極需照顧的一群,目前全港有約14萬獨居長者,9萬人居於公屋,當中估計有2萬為體弱長者,雖然目前已有「綜合家居照顧服務」、「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等各項措施,顯然未夠。
可是,在落實「長者外傭券」前,我們要探討及解決以下幾個問題。
一、目前全球也在搶外傭,最近菲律賓政府暫緩新申請15日,已讓香港大量家庭不知所措。若再增加需求,市場上是否有足夠外傭供應?
二、照顧獨居特別是有長期病患的長者,需要專業護理知識,目前的外傭水平能否應付?如果要額外培訓的話,那培訓成本應由誰支付?會否因此推高外傭薪金,間接加重其他僱主家庭的負擔?
三、公屋獨居長者所住單人單位有住客數量限制,即使房署撤消該限制,但有關的單位是否能容納與外傭同住?在狹窄的居住環境下,外傭是否願意與長者「相依為命」?如何避免虐老或性侵的發生?
四、目前外傭的每月法定最低工資為4410元,若已接受中介培訓或取得專業資格的外傭,月薪可提高至6000至8000元。作為僱主,即使獨居長者使用了「外傭券」資助,仍需負擔餘下數千元的外傭月薪,還有各種按金、外傭的生活及醫療開支等等,公屋長者能否負擔?
長幼共住是否妙法
再說「長幼共住」計劃。林醫生的建議是由相關機構(例如社企)為舊樓長者業主維修和分間房間,以便宜租金分租予年輕人,年輕人承諾照顧長者,便可讓長者得到照顧,讓年輕人承擔社會責任,發揮仁愛精神,一舉兩得。驟耳聽來,這計劃很理想化,在外國也有類似計劃參考,但和「長者外傭券」一樣,要如何在香港如此複雜的社會環境下執行,還需三思。
一、香港目前正面對世代矛盾的紛爭,其中政治立場迴異是其中的重要矛盾源頭,足以讓一個普通家庭鬧兩代不和。此外,年輕人普遍渴望自立,擁有自己的空間,有多少年輕人不跟自己的父母同住,卻願意和陌生的長者共住呢?
二、長者及年輕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背景及個性,要定下甚麼標準,怎樣配對「合得來」的共住組合?怎樣訂定「合住」期限?中途雙方能不能換人?
三、照顧長者是需花上心機和時間的,是不是每月「陪飲茶多少次」、「陪看醫生多少次」便屬達標?如何妨止虐老、行騙、性侵的發生?
四、平日也有不少長者爭執甚至血案的報道,有多少長者願意和陌生年輕人共住,也需探討。
由此可見,上述計劃仍是空中樓閣,當中涉及的複雜性不能輕視,並不容易落實執行。
新思維推動「安老村」
其實,當政府仍停留在「照顧」的層面上理解安老問題,業界已有先行者進階一步,加入新思維,自行開發安老服務的新模式。例如探討美國式Residential Home的可行性。據悉,目前已有業界在內地發展「安老村」,推動「醫養結合」的模式,讓長者一起在配套充足的社區內生活,這種做法可滿足長者的群居需要,讓他們保持社交生活,互相照應,維持健康身心。
相比起在香港,提供醫護結合的護老院,動輒五六萬一個床位,據知上述這些安老單位月租只需數千元,相對合理。政府可抓緊大灣區的機遇,加快推動「安老村」,再配合發展樂齡科技,才是長遠有利的方向。
【與拍賣官看藝術】走進Sotheby's Maison睇睇蘇富比旗艦藝廊!蘇富比如何突破傳統成規?►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