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極速報價
  • |
  • etnet專輯
    etnet專輯
  • 會員
  • 產品服務 / 串流版
  • 設定

25/10/2022

為何今天要講「古巴導彈危機」?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古巴導彈危機」發生在60年前,回顧這一事件的演變過程和最終結局,有助於判斷俄烏衝突的走向,而這場衝突正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我們每個人的生活。1962年10月,美國和蘇聯經過多番對抗與談判,最終就蘇聯在古巴部署導彈一事達成妥協:蘇聯拆除在古巴的導彈基地並保證不向古巴輸出攻擊性武器;美國保證不再以武力攻擊古巴並私下承諾從土耳其撤走針對蘇聯的導彈。這一結果維護了兩國的利益,也避免在世界範圍爆發一場核戰,今天俄烏衝突中的各方可以從中吸取哪些經驗教訓?

 

(網上圖片)

 

意識形態之爭引發「安全困境」

 

  「古巴導彈危機」是「冷戰」時期美蘇兩國深度敵意的產物,而「冷戰」本身又起源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的意識形態之爭。在艾森豪威爾總統執政後期,美國中央情報局策劃了一場對古巴的軍事入侵,試圖推翻古巴共產黨創始人卡斯特羅領導的親蘇政府。1961年1月20日甘迺迪(內地譯作肯尼迪)就任美國總統,中央情報局繼續執行這一計劃,組織流亡美國的古巴人於4月17日夜間,在古巴西南的豬灣搶灘登陸,但此次突襲遭到挫敗,不僅嚴重打擊了美國的形象和甘迺迪的聲譽,也促使卡斯特羅主動尋求蘇聯的保護。赫魯曉夫領導的蘇聯政府隨後加大對古巴的軍事援助,並在古巴秘密建造導彈基地。由於古巴與美國之間的距離只有一百多公里,古巴若有能力發射中遠程導彈,就可反制美國的再次入侵,並對美國構成較大威脅。

 

  1962年10月14日,美國U-2高空偵察機從古巴上空拍攝照片,清楚顯示古巴正在建造中程和中遠程核導彈基地,這一發現令美國軍方高度緊張,並立即開始做相應的部署。10月16日,甘迺迪與軍方將領及相關部門領導人在白宮開會,立場強硬的軍方主張派轟炸機炸平這些導彈設施,一部分官員主張通過外交途徑向蘇聯發出警告,要求對方改弦更張。

 

  經過一番分析,甘迺迪在10月22日宣布對古巴實施「隔離」(quarantine),派美國軍艦阻止蘇聯繼續向古巴運送武器裝備。他同時致函赫魯曉夫,要求蘇聯從古巴撤走所有導彈和攻擊性武器,否則美國將採取進一步軍事行動。此後,部署在公海的美國軍艦開始攔截開往古巴的蘇聯船隻,也有蘇聯船隻掉頭返航,同時美軍部署攻擊古巴,並準備與蘇聯打一場核戰。值得慶幸的是,兩國領導人仍想找到某種妥協,避免走向「世界末日」。雙方經過多日的公開對話和秘密接觸,最終在10月28日達成了前面提到的協議。在蘇聯撤走武器之後,美國解除了對古巴的「隔離」,從此再沒入侵古巴,而且從土耳其撤走了能威脅莫斯科的朱庇特彈道導彈。

 

  在國際關係理論中有「安全困境」(security dilemma))這個說法,它指的是一個國家因擔心鄰國對自己的安全構成威脅而增強自身軍事實力,其結果是讓鄰國也感覺自己的安全受到威脅,因此也進一步增強軍力,於是出現軍備競賽。印度與巴基斯坦的關係是一個典型例子,兩國現在均為擁有核武器的國家。美國當年為了遏制共產主義勢力的擴張,試圖推翻古巴政權,導致卡斯特羅請求蘇聯出手相助,其結果是美國感覺受到了威脅。美國領導人在意識形態上的立場是產生這一「安全困境」的主要原因,但其演變過程卻差點導致一場核戰爭。

 

結束軍事衝突需要政治意願

 

  審視60年前這段歷史,可以看到美蘇兩國領導人都是在爭取本國利益的最大化,同時也都明白,任何意外(擦槍走火)都可能導致毀滅世界的核戰爭,一個不太為人知的小插曲說明了當時事態的嚴重性。

 

  1962年10月27日,在大西洋北部的美軍多艘驅逐艦正追踪騷擾一艘蘇聯海軍的B-59潛艇,試圖迫使其浮出水面,但美軍的艦長們並不知道,這艘潛艇載有配備核彈頭的魚雷。由於潛艇與莫斯科失去聯繫,艇長並不知道地上發生的事情,他認為美軍的挑釁行為意味著發生了戰爭,因此打算發射魚雷予以反擊。但按照操作規定,這必須得到艇上兩名高級軍官的同意。其中一位軍官不同意,而且還勸說艇長改變了想法。這一事件多年後才曝光,阻止發射核彈的瓦西里.阿克希波夫(Vasili Arkhipov)被美國歷史學家稱為「拯救世界的英雄」。

 

  俄烏戰事目前處於膠著狀態,雙方互有攻守。但在輿論戰場上,戰爭可能升級的說法甚囂塵上,這也非空穴來風。美歐官方聲稱,俄羅斯總統普京有可能下令使用戰術核武器;俄羅斯國防部長紹伊古則公開警告,烏克蘭準備用「髒彈」(dirty bomb,即含有放射性物質的炸彈)發動攻擊。戰爭可能升級是因為俄羅斯沒能實現原定的戰略目標,無法「體面地收場」;得到西方援助的烏克蘭軍隊戰鬥力明顯增強,烏克蘭不願在收復失地之前與俄羅斯展開談判;而烏克蘭的最大支持者美國則希望拖垮俄羅斯,因此也沒有尋求政治解決的意願。

 

意識形態優先並非以史為鑑

 

  不同的人對歷史事件有不同的解讀。經歷過「古巴導彈危機」的蘇聯人認為,赫魯曉夫做出了過多的讓步,讓蘇聯在國際社會丟了面子。今天的俄羅斯人更是對美國領導人失去信任,因此對通過談判解決與美國的爭端不抱太大希望,這也是美俄兩國近年來無法達成任何重要雙邊協議的主要因素之一。

 

  美國及其歐洲盟友試圖增強北約對俄羅斯的制衡力,同時不斷宣傳西方民主與「俄羅斯寡頭統治」之間的衝突,強調支持烏克蘭抗擊俄羅斯就是在捍衛民主自由,實際目的是孤立俄羅斯,削弱其經濟與軍事實力,進而消除西方面臨的安全威脅。

 

  「古巴導彈危機」揭示了核大國對峙的危險,也指明了「挽救世界」的方向,但今天的大國領導人未必以史為鑑,因為有人只想在「零和博弈」中成為勝者,並不在乎達到這一目的要付出何種代價,這可能是國際關係中的最大人為風險。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說說心理話》心理急救II:幾個徵兆辨認身邊人需要心理支援!點樣對情緒進行急救、自我照顧?專家分享穩定情緒小練習► 即睇

我要回應

你可能感興趣

版主留言

放大顯示
師傅靈靈法
最緊要健康
精選文章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