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2/2023
民用飛機「三足鼎立」仍屬願景
2023年才過去一個多月,國際民用航空製造業已有多個重要消息傳出,對業界生態的未來發展可能具有指標性意義。一個是美國媒體報道的波音公司計劃增加四條737MAX生產線,在明年下半年投產,以滿足訂單大幅增加帶來的需求。另一個是日本媒體報道,三菱重工決定停止民用客機研發項目,這意味著日本官民聯手製造民用客機的計劃暫時終止。還有一個是中國商飛製造的首架C919客機2月1日在試飛時出現引擎(內地稱發動機)故障,暫時停止「100小時驗證飛行」。
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波音和空巴(內地稱空客)逐漸瓜分了國際民用航空市場。中國商飛和三菱重工是在這一大背景下出現的「挑戰者」,目標是爭取實現「三足鼎立」,而他們遇到的挫折則說明,在這個領域要打破壟斷、彎道超車非常困難。
(資料圖片)
波音接單接到手軟
前幾年因為737MAX的多起墜機事件和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導致國際航空業萎縮,原本最暢銷的737系列客機備受打擊。隨著疫情消退,航空業整體環境已經改變,復甦勢頭明顯。據CNBC報道,波音下屬的波音商用飛機總裁迪歐(Stan Deal)向公司員工通報,將在華盛頓州靠近西雅圖的Everett主組裝廠增加737生產線,那裏一直在生產767、777和787三個系列的客機,去年年底之前還生產747珍寶機。多年來一直生產737系列的工廠在離西雅圖更遠一點的Renton,但該廠的能力已經跟不上需求。波音手上這種單通道客機的訂單已達3600架,僅去年一年就接到700架737MAX的訂單,顯示出人們對737MAX的恐懼已開始淡去,737系列再次成為航空公司的「寵兒」,令波音公司接單接到手軟。
面對這樣的大好形勢,波音公司管理層並未表現出高度樂觀,因為其生產能力受供應鏈的制約,並非自己擴大產能就可以增加產量,這是全球化帶來的後果,各國都難以擁有完全的供應鏈。目前波音每月可生產大約30架737客機,計劃增加至每月50架,預計在2025至2026年達到這一目標,為此已正式宣布將在今年新招1萬名員工。迪歐在通告中還提到,除了公司內部做好擴大產量的各項準備,還要與各種零部件供應商、客戶、工會以及現有員工做好溝通。這真是牽一髮動全身。
日本放棄自主研發
在波音為如何完成訂單而頭痛之時,日本傳出消息稱,三菱重工正式放棄三菱支線飛機(MRJ)項目。這是有90個座位的客機,2008年三菱重工決定將其商業化,日本政府當時為此項目提供了500億日元的資金,而截至目前總共投入的資金高達1萬億日元(約合75.8億美元)。
MRJ是重振日本飛機製造業的一個指標性項目,因為日本的客機製造業已經60多年沒有新產品問世。製造飛機需要的零部件遠多過生產汽車,因此會吸引大量日本中小企業為MRJ提供零部件,從而推動中小企業的產品更新和升級換代。上世紀50年代也是由三菱重工牽頭,有富士重工和川崎重工等大企業參與,研製出60座的YS-11螺旋槳客機,1962年首飛成功,兩年後獲得日本運輸省批准,正式投入運行。1965年還得到美國航空管理局(FAA)的批准,獲得外銷資質,曾出口到十幾個國家和地區。這款飛機已經從航空公司退役,只有日本軍方還保留幾架,用於訓練或運輸。
2008年MRJ項目正式啟動之後,三菱重工宣布2013年交付首架飛機,但經過六次推遲仍未能交貨。三菱重工總裁泉澤清次不久前表示,研製客機需要的投資太大,而且航空市場的前景很不穩定,所以只能停止這個嚴重虧損的項目。該公司的航空產品部門未來將與英國和意大利企業合作,開發新型戰鬥機。看來在二戰之前為日軍研發生產「零式戰鬥機」的三菱重工又走回老路了。
中國製造仍為「願景」
與日本的私企為主不同,中國研發民用大飛機由國營企業牽頭,我在本欄曾較為詳細地介紹過中國商飛C919系列幹線客機的情況。最近的挫折是首架C919飛機在試飛時左引擎的反動力裝置突發故障,令飛機無法正常降落在安徽合肥機場,於是決定取消該機原定的試飛計劃,轉而降落在上海虹橋機場。
引擎是飛機的核心部分,中國在這方面的技術和生產能力還較為落後,C919使用的是歐美合資公司的產品。找到故障的原因並徹底解決問題,恐怕需要一段時間,內地媒體對此事已不做跟踪報道,因此目前難以預料何時才能恢復試飛。實際上,C919有很多關鍵部件要靠進口,在地緣政治形勢日益緊張的今天,中國能否繼續獲得這些歐美製造的零部件已經存在不確定性。烏克蘭戰爭的下一步發展、中美關係出現的新變化以及其他國際突發事件,都可能威脅到C919的命運。
儘管中國政府已經做了大量投入,但在民用航空領域中國仍落後於歐美國家,要創造美國、歐洲、中國「三足鼎立」的局面目前來看仍是願景。如果有較好的國際環境,大飛機的中國製造可能在十年內變為實現,否則就要靠下一代人去努力了。
【香港好去處】etnet全新頻道盛大推出!全港最齊盛事活動資訊盡在掌握!►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