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極速報價
  • |
  • etnet專輯
    etnet專輯
  • 會員
  • 產品服務 / 串流版
  • 設定

14/06/2010

笑裏藏刀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 潘少權

    潘少權

    資深傳媒人,為香港免費報章《晴報》創刊總編輯;曾擔任美國《讀者文摘》亞洲區中文版總編輯,負責香港、內地、台灣和東南亞出版工作。此前,在職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時為《經濟日報》副總編輯,兼任經濟日報出版社副社長,並主編《ezone》和《置業家居》等雜誌。他又是多本暢銷書,如《九七日誌之當年今日》、《駕車郊遊指南》、《百年智慧•管理經典》、《一分鐘管理》的作者。曾在中資、華資、歐資和美資公司工作,閑時外遊,喜歡讀書。

    辦公室政治

    本欄每周一更新

  「潘,果然厲害,不出手猶自可,一出手即見真功夫。」他在我身邊大聲說,所有人都往我這邊張望。

 

  他與我同grade,年資比我長很多,是這家中資機構的老臣子。平日碰面時他雖與我熱情地打招呼,卻是點到即止。而我最怕這些表面工夫,刻意與他保持距離。

 

  當時我剛加入這家中資公司,接手做一個新project,做得算是不錯。吃午飯前他藉機走來說幾句客套話,又說叫了幾個同事一起吃飯,算是替我高興,我雖不願意也不好意思推辭。

 

  吃飯時,言不及義。埋單時,他說羅漢請觀音,賀我替公司賺了錢。我拗不過他,只好作罷。

 

  怎知不到二十四小時,老總便召見我,他語重心長地問我為甚麼那樣意氣風發,做出丁點成績便不可一世,這是不應該的。

 

  老總雖不是請我的人,卻甚器重我。上班不到一個月,他已經做了若干調動,把一些小 project 交給我負責。

 

  我摸不著頭腦,最後耐不住性子問他,才知道那個說要請我吃飯的同事,逢人便說我「真的叻仔,一出手就掂!」,又說「以後要跟我學嘢」。

 

  這些話都是讚揚之意,毫無破綻,聽的人絕對聽不出話中有話,但聽多一次卻很礙耳,令所有聽的人都感到不是味兒。

 

  清康熙時,派四子胤禛(即後來的雍正)去處理全國虧空的問題。胤禛作為欽差大臣乘船返到京師,迎接他的禮數也有規定。他一下船便感不妥,宮燈點起,龍旗高懸,御樂奏起,幾百官員跪在地上,遠處還擺了二十多圍接風宴,乾鮮果品山珍海味堆成山般高。

 

  這一軟招,吃的人不覺甚麼,吃下去卻是驚心動魄。

 

  胤禛(後來的雍正)出差回京,八弟胤祀借文武百官之手去接風。

 

  按規定,王子出巡回京,懸掛的宮燈不能超過八盞,龍旗亦只可有九面。現在竟然掛起十二盞宮燈十二面龍旗,而且奏的是御樂,唱的是王子出巡凱旋歸來的歌,所有禮數都是太子的排場,超越了他只是王子的身份。

 

  而且桌上的酒餚果品又是仿膳規格。如果這是皇帝的旨意,理應有所說明;如果這不是聖旨,那便是一個圈套。

 

  胤禛算是有政治智慧,他不情不願地坐下後,說早已吃過飯,堅持不吃。之後又藉機說這麼一餐飯,花了銀子數百両,他實在吃不下,因為他出差期間買了兩個書僮和一個丫頭,也不過花了幾両銀子。說完,便大踏步離開。他拂袖而去,把這一圈套化解於無形。

 

  不過,胤祀又另有準備,立刻跟着胤禛出去。

 

  欽差大臣回京,要先到驛館住一晚,第二天清早拜見了皇帝才可返家見家人。胤祀的王府鄰近碼頭,便邀胤禛到他家坐坐。

 

  胤禛不虞有詐,入到王府,只見自己三個兒子早已必恭必敬地等着他。他立定決心,既不打招呼,也不表示熱情,並即時叫人把三個兒子送回家。

 

  為何人家盛意拳拳來接風,胤禛(即後來的雍正)竟拂袖而去,令所有人難堪呢?為何在八弟胤祀的家見到自己的三個兒子,不打招呼,形同陌路人呢?

 

(二之一)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你點睇】本港水費近30年不變,水務署表示有需要調整,以改善經營狀況,你認為加水費可否接受?► 立即投票

我要回應

放大顯示
風水蔣知識
精選文章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