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極速報價
  • |
  • etnet專輯
    etnet專輯
  • 會員
  • 產品服務 / 串流版
  • 設定

07/02/2011

中美文化大不同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 潘少權

    潘少權

    資深傳媒人,為香港免費報章《晴報》創刊總編輯;曾擔任美國《讀者文摘》亞洲區中文版總編輯,負責香港、內地、台灣和東南亞出版工作。此前,在職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時為《經濟日報》副總編輯,兼任經濟日報出版社副社長,並主編《ezone》和《置業家居》等雜誌。他又是多本暢銷書,如《九七日誌之當年今日》、《駕車郊遊指南》、《百年智慧•管理經典》、《一分鐘管理》的作者。曾在中資、華資、歐資和美資公司工作,閑時外遊,喜歡讀書。

    辦公室政治

    本欄每周一更新

  讀內地的雜誌,經常讀到一些富有啟發性的文章。
 
  美國一大學的心理學家做了一個研究。他找來兩批大學生,一批是在美國出生兼中學畢業的歐洲白種人後裔的學生,一批是在中國出生兼中學畢業後來到美國升學的大學生。
 
  他讓他們看一組相同的照片時,利用儀器去追蹤他們的眼球運動,結果發現美國大學生多傾向看照片正中央的東西,而中國大學生則看周圍的背景,注意四邊的關係。
 
  心理學家說︰「從他們的眼球運動的軌迹來看,美國人和中國人看世界的角度是不一樣的,他們看的角度反差很大。美國人喜歡條理分明,把所有東西分門別類,並從中把這些東西背後的邏輯規律找出來。
 
  但中國人則剛好相反,他們追求整體的感覺,希望有一綜合全局的思維,關心彼此之間的連繫。」
 
  心理學家從而得出一個結論——學生們南轅北轍的「觀看方法」,是源於兩種不同社會、不同文化的哲學體系。
 
  追求平衡、陰陽調和是東方文化哲學的核心,所以,中國人強調個別事件和整體局面的關係。
 
  西方人則不同,他們活在世上是為了追求一個他們自己相信、享受的單一目標,他們毋須兼顧別人的感受,這跟東方人處處考慮別人的存在不同。
 
  由此,他把推論引伸至東西方的語言發展方面,西方孩子喜歡學名詞,中國孩子則傾向學動詞,而動詞是表達事物之間聯繫的。
 
  從今天中美外交布局,可以印證這個東西方人看世界的角度的研究,值得深思,有趣!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etnet榮獲HKEX Awards 2023 「最佳表現證券數據供應商」大獎► 了解詳情

我要回應

放大顯示
風水蔣知識
精選文章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