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極速報價
  • |

15/09/2023

美CPI的半杯水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美國日前公布了8月CPI,華爾街覺得今次通脹數據還是陰陽怪氣,當它「半杯水」看。不過,CPI是趨空的半杯,抑或是趨滿的半杯?依筆者看,恐怕還是後者。這個觀點,在昨(14日)文已提出過了。

 

  美國上月CPI按年升幅3.7%,不但高於7月的3.2%,也較市場預期的3.6%高出0.1%,而且連升兩個月並加快(圖一);按月則升0.6%,符合預期,卻創逾1年來最大升幅。這是趨滿的半杯。

 

 

  不過,若看撇除了食品及能源項目的核心CPI,似乎又是另一景象:美國8月核心CPI按年升幅放緩至4.3%,不但符合預期,也是近兩年來最小升幅;按月則升0.3%,稍高於預期,是為趨空的半杯。

 

美通脹繫於中國貨

 

  1980年代之前,美國的CPI一直只反映自己國內的生產消費需求;至80年代以後,CPI元素便從美國當地的、本土生產,擴展至地區性的,乃至全球性的。更直接的說,美國的CPI變成受中國的經濟活動,主要是受中國出口貨價的影響。

 

  1993年,美聯儲局時任主席格蘭斯班卻看不到中國貨的因素,而只看大宗商品價格升,便要消滅通脹於「萌芽狀態」,於是接連加了多次息,其中兩次更加息半厘,共加了3厘半。最後美國通脹沒有再升,並一直跌至年前,但這不是格老加息的功勞,而是自當年起,有大量廉宜的中國貨源源不絕,供銷美國所致。

 

  單以民生衣食住行的「衣」為例,美國人愛穿牛仔褲,牛仔布主要原材料是棉花。棉花屬大宗商品,要著褲,最終必會推高棉花價,即商品指數,但中國由於工資、能源、土地等生產成本價廉,棉花需求雖沒減少,但褲價就平了,因此中國貨價將影響到美國通脹。鮑威爾遏通脹而不考慮中美貿易,是眼盲還是刻意心盲?

 

三藩市聯儲局:通脹3因素

 

  美國自93年開始遏通脹,大致得心應手;直至疫情前約2%水平反彈至今,這30年間,美CPI通脹成因發生了不少變化。根據美國三藩市聯儲局的分析,造成通脹的驅動因素有:一、需求;二、供應,以及三、其他因素。

 

  人類對基本生活的需求其實相對穩定且恒久,「衣」穿兩條褲;「食」吃兩碗飯,只要人類的生活方式沒有太大改變,市場需求便會相對穩定;當生活方式轉變了,消費者對不同產品的需求才會驟增或減,即使是最近華為、蘋果手機之爭,市場實際需求並沒有太大改變,只是華為與蘋果市場佔比變化而已(圖二紅色區)!

 

 

供應鏈斷裂導致通脹

 

  再說通脹由供應驅動一事。市場供應增不會推高通脹,反而供應少就會令價格上升。疫情期間,美通脹受此影響特別明顯。中國因疫情封城,影響了出口美國的貨品供應,而中國商品輸美的供應鏈斷裂,便導致市場貨品稀缺,物價怎會不升?另一方面,美商見市場缺貨,同時亦增訂貨,加大了單量。這令筆者記起多年前做電子錶廠經驗。

 

  當年做廠,如筆者接了1000隻錶的定單,而又感到市場會缺零件,便會向上游不同的供應商,加大零件定單量,例如會分別向A、B、C供應商要求加大供貨量,那是預算萬一個別供應商交不到貨,還有另外兩間補上。

 

  這就與疫情前後,美商訂貨情況相似。洛杉磯貨櫃碼頭疫後出現「港壓」,入口貨積壓未及應市,故在大批進口貨未交付之前,美國物價續升,但這情況不會長久,當貨物正常交付、應市,定單便會收縮,物價亦會平順。

 

  同樣情況,俄烏去年2、3月爆發戰爭,不少廠家怕缺貨,便急增單,但這個搶購通常維持不到3個月,暴增定單增量至同年6月便會告一段落。所以當去年6月美國CPI升上9.1%,筆者便謂見頂(圖三),乃是以根據當年做廠的經驗去看美通脹問題。

 

 

  不過,今時美國面對的通脹,主因恐怕還有三藩市聯儲局所說的「其他因素」。其他因素可包括天災,例如水災、旱災,往往會影響肉類價格,但影響短暫,而油價和罷工就可能更加「致命」。

 

  油價升不單影響美國車主,更加重能源成本,例如電力及運輸等生產成本,影響美國商品的生產。筆者認為,美國的核心CPI剔除食物及能源項目是自欺欺人的做法。當你要看醫生,醫院、診所不用燃油所發的電嗎?麵包舖、餐廳、家中取暖等,都不用到燃油嗎(圖四)?

 

 

  早前拜登動用了戰略石油儲備,已被沙特、俄羅斯看通了:光棍的家底並不厚,美國難補油,而且是床頭「油」竭,美國始終要從外國輸入石油,油價終升(圖五)。若有人還說能源價格可以動用美國儲備石油來調節,目前日趨上升的油價,這支歌仔將不再唱得響。另一個「其他因素」是罷工,工人罷工無非是想加人工,這對美國企業便會造成壓力,不加價難以將成本轉嫁消費者,怎行?

 

 

  美遏止通脹,並不能靠加息,因為加息遏止不了美國民生基本需求,也解決不了油價及工資上升所帶來的通脹壓力。美國其實可以減少中國貨的關稅。但拜登延續特朗普的做法,徵收中國貨關稅。由於中國廠家是用FOB付運,不承擔入口美關稅,續向華貨徵關稅,只會加重美國企業,例如沃爾瑪、亞馬遜等美企的入貨成本,徒添它們加價的壓力。雖然美企可尋求中國以外的入口商,但美國目前仍有不少貨品來自中國,兩三年間,未能完全取代華貨。

 

  因此,8月美國通脹不是趨空的半杯水,反是趨滿的半杯水。在工資、能源上升的趨勢下,如不減中國貨的入口稅,美國將要自食其果。美國應該知道問題所在,只是鮑威爾視而不見,至今堅持加息以增加美元、美債的吸引力,引全球資金繼續買美債,以支撑美經濟。筆者估計,明年第一季度美經濟就會不「濟」,並將被迫減息,但美國通脹仍升。那時美聯儲局會否又再搬出「通脹會是短暫的」之類的說法,且再放長雙眼。

 

  (投資涉風險,每投資者承受風險程度不一,務必要獨立思考。筆者會因應市況而買賣。)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你點睇?】財政預算案展開公眾諮詢,學者倡問責官員減薪並削減公務員編制,你是否認同? ► 立即投票

我要回應

版主留言

放大顯示
風水蔣知識
最緊要健康
精選文章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