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極速報價
  • |

2014-07-09 00:00:00

80後碩士生搞「熱廚房」 年吸770萬

  社會企業等於蝕錢企業?80後加籍香港仔張凌瀚以5,000英鎊(約6.4萬港元)於倫敦創立社區廚房,由「手作仔」做到年吸60萬鎊(約776.1萬港元)的大型社企。

 

社企FoodCycle創辦人兼社會創業基金會UnLtd HK行政總裁張凌瀚謂,搞社企最緊要有心,勿只顧賺錢而忘卻責任。

 

  相信「機會由自己創造」的他,今年挾社會創業基金會行政總裁身份回港,鼓勵年輕人投身社企。有本地社企教路,持份者要有商業思維才可突圍,宜做較冷門的產品及服務。

 

  今年30歲的張凌瀚(Kelvin),自6歲隨父母移民加拿大,大學畢業後再到英國修讀國際關係碩士。小時候志願是當老師,惟畢業後到社企「MyBnk」實習,辦工作坊教學童生活常識,從此改變人生路向,立志回饋社會。

 

  Kelvin認為,辦社企首要有心、肯投放時間,資金反而次要。他強調UnLtd HK社會創業基金會不需要「Business Plan」(商業計劃書),只期望申請人有心為社會出力,料半年內批出10筆款項,每筆最多1萬元,吸引年輕人小試牛刀。

 

  他承認社企也需賺錢維持營運,但希望有心人非純為發達。以他為例,2008年獲資助5,000鎊辦社區廚房「FoodCycle」,數年間由試水溫「手作仔」變成擁兩個煮食中心的大型社企,服務當地18區逾3,000人,營業額高達60萬鎊,也是如常支薪。他自言取得滿足感及經驗較獲得金錢更富足,並提醒年輕人要放眼未來。

 

服務與盈利 平衡即成功

 

「對話體驗」行政總裁彭桓基謂,黑暗中對話體驗館透過與不同界別合作,擴闊服務類型,走出社企框框。(資料圖片)

 

  黑暗中對話(Dialogue in the Dark,簡稱DiD)體驗館是本港少數成功的社企,「對話體驗」行政總裁彭桓基(Antony)說:「我們絕不會框死自己是社企,最重要是走進社會,其中一項贏的是Co-branding(聯合品牌策略)。」

 

  他指出,DiD不時與其他機構合作,例如去年11月與商台合推「Dating in the Dark」活動,既可提升知名度,亦可擴闊服務類型。去年暑假亦投放60萬元打造新場景及音效,保持吸引力。目前9成參加者為港人,學生約佔4成;每月吸引600名外地遊客入場。

 

  社企不是NGO(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非政府組織)﹗Antony強調:「社企與商界的最大分別是,前者不會賺到盡,扼殺對手生存空間,而是達至雙贏。」持份者宜有清晰商業思維,提供服務之餘亦要賺錢維持營運。

 

  Antony相信,社企失敗有兩個原因:一是只顧提供服務,忘記需賺錢生存;二是太專注賺錢,忘記社會責任。DiD體驗館能夠成功,正因成功平衡社會效益與盈利,不會因反應佳而瘋狂加價賺錢,而收入最少撥1/3捐予「黑暗中對話基金會」,作慈善用途。他提醒有心人宜做較冷門的產品及服務,因「少競爭、容易做」。

 

5億社創基金待申請

 

  香港教育學院校長兼社會創新及企業發展基金專責小組主席張仁良表示,本港有多條渠道供申請資金營辦社企,但不少人忽略企業生存之道是最少要達至收支平衡,只顧提供服務,招致失敗。

 

 

  提到有5億元資金的社創基金正接受申請,他教路:「基金要的是創新思維,不要社區廚房、回收店等舊有概念。例如研發新App(應用程式)助社區廚房理順程序,幫忙搵資料、搞運輸等則有得做。」張不認為社會企業等同「蝕錢企業」,相信只要有心和得到支持,也有生存空間。

 

(記者:蔡淑汶)

摘錄自香港經濟日報

 

【你點睇?】財政預算案展開公眾諮詢,學者倡問責官員減薪並削減公務員編制,你是否認同? ► 立即投票

版主留言

放大顯示
師傅靈靈法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