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1/2017
有得選,就別選修美術
在香港,如果有得選,就別選美術。
修讀美術,不是困在大學裏,面對畫紙,不斷練習,就能有所成就。大學的美術系,不該是職業訓練,只為磨練你成為畫匠:這些在深圳大芬村找個三流畫師,都能教曉你一個熟練手腕。大學的美術系,該是一個楔子,引領你進畫家之殿堂。
不過就算教授如何高明,也難教出絕頂學生,因為美術的先決,是要多看,在博物館裏朝夕流連,培養自己的眼界和審美觀,但屈在香港,哪能做到?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不管題材種類,無論是英國國家美術館中的阿諾菲尼的婚禮,到泰特不列顛的 Sir John Millais 的 Ophelia,還有泰特美術館各種當代作品,甚或 St James’s 裏面大大小小的畫廊,能看則看,然後從不同畫作中分辨出美醜優劣,慢慢從中悟出屬於自己的一套審美觀,融匯在自己的創作裏。
必須欣賞真跡,不能只看照片或複製品。只有直接地透過畫作和畫家時空對話,才能真切地體會和了解畫家希望創造的作品。對著書本,與畫作逐一印證,然後你開始懷疑,似乎書中所說的,未盡所實,而你卻有另一重想法。在自我摸索的迷宮中,忽然柳暗花明,你豁然找到屬於自己所得。
讀大學,修學位,多數不過為一張學歷證明。但有心想修美術,不如自修。大學一年學費四萬多元,四年就花你十六萬。不如花這筆錢,在法國找戶小人家,每月花幾千元租個小床位,並以此為中軸,因為歐洲機票便宜,法國出發到歐洲任何地方,也不過幾百元港幣,從中以半年時間細心欣賞歐洲各個美術館藏品。
寫滿筆記,學貫歐洲,再回香港,每周去一轉北京或上海,還有日本,幾年之間,保證你比任何一位美術系畢業的學生,眼界更深,視野更廣,創作出來的作品,更具深度。
在法國落戶,還有一道好處,就是自修美術,同時副修法語。一門英語,還有一口法語,為你打通中西南北。天外有天,人上有人,世界之大,你慶幸自己沒有逗留在沙田的一座小山丘上四年,然後以為這裏就是世界。
即使你用中國水墨作媒介,但卻流露著世界共同的價值觀。你的作品不談政治,因為你覺得再大的政治,也不過茶杯裏的風波,不值得你耗盡心思精力創作。
這四年間廣闊遊歷,到處交友,聽到香港文青說,在香港創作藝術困難不少。你聽後微作同情,感觸良多:好在你的藝術圈子,已不是香港,而是國際之間。那四年大膽的投資,是值得的。你喝一杯茶,朋友繼續訴說苦處,然而你的思緒,已伴隨那縷縷輕煙,飄到他方。
《說說心理話》心理急救II:幾個徵兆辨認身邊人需要心理支援!點樣對情緒進行急救、自我照顧?專家分享穩定情緒小練習►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