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4/2018
拍賣價與市場價
最近收到一隻內外帶紫斑的金代釣窰小碗的圖片,我循例問價,朋友不開價,卻將一篇《一只北宋鈞窰(9cm)小碗拍出1452萬!拍的真好》的文章傳給我,叫我出價。
他說小碗不是他的,是他一個做珠寶生意的朋友委託他找買家。
這種行為行內人有一個說法叫「踼價」,指貨主根本不識真假,亦不知小碗的真正市場價值,卻想玩手段從行內人口中套出小碗究竟是真是假,和它的大概市場價值。
對付這類自以為聰明的貨主,厚道的行家一般不說真,也不說假,只乾脆說一聲沒興趣便算;另一類行家卻一味讚好,不停地帶貨主遊花園,遊了半天也不給出一個肯定的答案。
不懂行或只是略懂皮毛的貨主、藏友想以話套話,往往是適得其反。我對付這類人只有兩招:一是說看不懂,二是說買不起。
這類聰明人的行外人二十多年來我碰過不少。早年我還誠心誠意地講出我的意見、出價,希望講出事實會令對方少走一點冤枉路,或者買到我想買的東西,但最近十多年,我已不再做這種傻事。
傻事是因為如我說假,十個有九個貨主不接受,以為我想執便宜貨;如我說真,貨主隨後多數開一個天價,原因是怕吃虧。
因此,跟一些不懂行的人做買賣是一件很費時失事的事。我亦遇到過有藏品跟拍賣目錄裏的拍品相似的貨主開拍賣價,令到我啼笑皆非。
以上述的金代釣窰小碗為例,我估計如我出價十多二十萬,貨主多數不賣,以為我想吃仙丹(檢漏)。我相信在他心目中,他的釣窰小碗縱使賣不到1452萬,最少也值幾百萬,他不明白的是他的釣窰小碗除了沒有傳承紀錄,更只是一件廢窰殘件,因此試圖跟這類人做買賣無疑是與虎謀皮!
在古董文物買賣市場,行外人跟行內人對價格的認知往往有很大的差距。
最近紐約佳士得「古韻天成-臨宇山人珍藏(三)」專拍共有42件高古瓷器。除了我談過的「北宋定窯黑釉鷓鴣斑盌」以4,212,500美元成交之外,其餘的41件之中大部份以高價成交,成交率97.6%。
其中「北宋/金磁州窯白地黑花魚藻紋小口瓶」以1,752,500美元成交,「南宋龍泉窯仿官釉貫耳壺」也以超出估價18倍的1,092,500美元成交。這三件臨宇山人藏品以高溢價成交,流傳有序是一個因素,名氣亦是另外一個因素。
其中一件拍品「北宋耀州窰刻芙蓉紋碗」以372,500 美元成交,打破耀州窰刻花碗的拍賣紀錄。
北宋耀州窰刻花、印花碗傳世品甚多,我買賣過的沒有一百件,也有幾十件。花紋跟這一隻刻芙蓉紋碗一樣特別的(如犀牛望月),釉光、釉色一樣純正的我也買賣過,但記憶中卻從來沒有一隻賣超過50萬港元。
「北宋耀州窰刻芙蓉紋碗」以372,500美元成交,超出市場價差不多五、六倍,我認為不外乎如下幾種原因:
一、 它是臨宇山人的舊藏,是名牌。
二、 買家不辨真假,以為在拍賣行買拍品,多了一點保障。
三、 買家是有錢人,不在意多花一、二百萬港元買一件心頭好。
四、 買家不懂行情,見別人舉牌他又舉,最終競投成功,卻付出超高溢價。
「北宋耀州窰刻芙蓉紋碗」放到行家手裏又可以賣到多少錢?
憑我有限的買賣經驗來說,更大的本事也不能賣超過80萬港元。我自認沒本事,可以賣到60萬港元我已經掩嘴偷笑。
這類一級耀州窰碗當然可以送拍,但若然沒有行業推手,成交價不會超過100萬港元。
真正聰明、懂行情的收藏家是很少在拍賣行買貨的,除非某一件拍品是絕世孤品或是他的心頭好;行家更加不會,除非是他心目中的大漏。
有很多新進藏友、大陸行家不明白,以為很多大行家在拍賣行買貨,這其實只是一個誤會。英國猶太籍大行家的貨超過百份之九十的貨源來自香港,小部份來自海外舊藏,他在拍賣會舉牌競投只是代客出價,並非替自己買貨。
大陸的行家最近十年八年興起出國拍貨,其中一個原因是中國大陸的拍賣會的贗品實在太多;第二個原因是他們誤以為外國的拍賣會有很多大漏,但事實是除了一小部份眼光好的大陸行家之外,大部份都損手爛腳。
我一個行家朋友卻聰明得多,他永遠不跟大陸行家火拼。他去外國只買舊藏,從不涉足拍賣會。他解釋他有眼力,不用去拍賣會付出超高溢價、佣金買貨。
真是英雄所見略同!
【你點睇?】政府擬立法規定所有的士須於車內安裝攝錄設備,你是否認同? ►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