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4/2016

赤柱地標背後:透視其中政治角力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 馮永基

    馮永基

    熱愛建築及水墨,曾為香港十大傑出青年及十大傑出設計師。現為香港中文大學建築學院客席教授;藝術博物館、活化歷史建築、海濱事務等諮詢委員會委員及西九發展委員會委員,為推動建築與水墨的毅行者。

    建人見緻

  過去十多二十年,赤柱海濱一直在變身,先有房屋署把美利樓由中環重置於赤柱海濱,繼而有建築署興建赤柱綜合大樓,更獲2006年度香港建築師學會全年大獎,分別成為赤柱地標建築。

赤柱綜合大樓

  建築署接著主理「赤柱海濱改善工程」,其中最有意思的是把「卜公碼頭」,由黃大仙摩士公園遷移至赤柱美利樓旁,重現它作為碼頭的歷史角色,再配合整體的改造計劃,目的是營造一個有歐陸風情的歷史旅遊景區。

 

  為何上述的「古建築」要遷址赤柱?依據歷史學家丁新豹博士的解說,英軍原先計劃在赤柱駐軍,惟因水土不服,疾病傳染,才另選中環。八十年代,港英政府因要讓中國銀行興建新廈,故需把原址的美利樓搬遷。當局雖然不吝嗇拆卸殖民地建築,卻很大決心要保留這幢美利樓(1844),於是把構件悉心編號貯存,選址在赤柱重建。

舊卜公碼頭

舊卜公碼頭遷移至赤柱

翻新後的摩士公園

  曾在中環的卜公碼頭,是1909年從英國引進鋼鐵蓬頂的精緻建築,於1965被拆卸後變成摩士公園涼亭;幾十年來,風吹雨打,更被改至不倫不類。黃大仙區議會不知道該涼亭原來是寶,直至我們提出取走時便感「非常珍惜」!他們借機「成功爭取」一個全新的摩士公園作補償。翻新的摩士公園,亦交由我們團隊的溫灼圴建築師設計,是非常雅緻的清水混凝土建築 (卻是不為人知的另一得獎項目)。這說明,特區政府同樣有歷史觀,願意大費周章來重遷卜公碼頭,讓其回歸海洋,與美利樓結伴為赤柱的歷史景點。

 

  赤柱海濱的大變身,從歷史建築的一端作起點,包括有:卜公碼頭、美利樓、天后古廟、唐樓柱廊;中段有赤柱廣場及路邊餐廳,尾段是喻意風帆的一列小店。旁鄰有一個認為是錯置的足球場,因為它截斷了連接水仙廟、赤柱市集及「新八間」的旅遊路線。儘管美中不足,仍獲得香港建築師學會的特別奬 -「 城市設計獎」,為現今一處很受外國旅客歡迎的旅遊熱點。喲!原來,這些建築在「得獎」之前,曾是市民詬病及地區人事強烈反對的項目。

 

  反對甚麼?來自不同的中西人士、黨派、組織、團體都曾反對我們的設計及規劃!有質疑赤柱綜合大樓的設計,擔心它會很醜陋、影響該區的市容。有反對海濱的新規劃,認為應保留原來的一座巨大臨時街市大樓 (儘管內裡只餘下幾個檔口,並門堪羅雀)。有反對搬遷海邊的足球場、認為搬到別處不夠方便。更離奇,是有區議員反對沿路種植樹木,擔心「啲百厭鬼仔」會燒樹木而引至火災, 林林總總的反對理由……

 

  正好說明,公共建築的最大挑戰,先要面對各方利益,尤以在區議會內,經常遇到啼笑皆非的批評。若然要設計有特色的公共建築,更要心力交瘁,難上加難。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想要獨家投資理財Tips?即Like etnet 全新Facebook專頁► 立即讚好

我要回應
You May Also Like

版主留言

Festive Cheer is in the air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