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2/2016
兒子上興趣班被罰 港媽不滿 (晴報)
部分人視子女如「金叵羅」,不能接受子女受批評。有港媽指兒子上興趣班時,被罰面壁思過,不滿「畀錢學嘢,但畀人罵」。有教師團體指部分家長將個人管教方式套用在老師身上,或將管教責任「卸予」學校,學校有時接獲投訴也很無奈。
發帖文的港媽指,兒子上興趣班時遭老師責罵,甚為不滿。帖文指,「畀錢學嘢,但就畀人罵,仲要畀人罰埋牆面壁思過,阿仔平時好少哭,今日都哭出嚟,係咁多人面前罰,老師你無嘢呀!」
極端家長 管教責任卸予老師
不過,大部分網民反而批評事主屬怪獸家長,質疑她有否向兒子了解被罰原因。亦有人諷刺她「你響屋企罩住佢囉!咁就唔會受罰」。另有人推算這類家長的心態是「我有畀錢,應該大晒」。甚至有網民揶揄事主:「連上興趣班都畀人罰,好心反省下」。
香港準教師協會副主席兼中學教師呂志凌表示,部分家長將個人管教方式套用在老師身上,甚至有些極端家長會將管教責任轉移給老師。「曾有老師反映家長因子女不懂打校呔,向學校投訴校服太麻煩,又指學校應教學生打呔,將基本責任也歸於學校。」
呂志凌又指,許多家長重視親子關係,部分人不想在處理子女問題上當「醜人」,要求老師出手。「譬如他們不滿子女常去夜街、沉迷打機及上網,會要求老師『多作管教』,甚至有些人拋下一句『我都唔識教』,希望老師代為處理問題。」
懲罰學生可交代過程
基督教協基會社會服務部服務發展主任鄭子華指,家長向學校反映的投訴,大多是因老師處理紀律行為的手法與家長的標準不同。
但鄭子華指若是商業機構舉辦的興趣班,普遍是由顧客主導,提供服務的機構會盡量遷就家長的需要,相信類似投訴應不多。
鄭子華而說,若老師要處罰學生,可主動向家長交代原因及過程等,好讓他們即時知道及回應,減少誤會。「如果家長見到子女不開心,細問下才知被處分,家長或感『為何老師不主動跟我說呢』,可能誤會老師有心隱瞞。」
轉載自: 晴報
【與拍賣官看藝術】畢加索的市場潛能有多強?亞洲收藏家如何從新角度鑑賞?►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