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極速報價
  • |
  • etnet專輯
    etnet專輯
  • 會員
  • 產品服務 / 串流版
  • 設定

22/02/2013

從《心路GPS》談起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 雷鼎鳴

    雷鼎鳴

    香港科技大學經濟學系前系主任及榮休教授

    雷鳴天下

    本欄逢周五更新

  無線電視黃金時段播映勵志劇集《心路GPS》,劇種在香港極其少有。故事在說,一個只懂打機愛穿名牌波鞋的慘綠少年被帶到粵北山區農村與當地農民「同食、同住、同勞動」,遇到的農民十分純樸好客,故事發展下去,估計是少年受到感召,最後從壞孩子變成乖寶寶。

 

  這故事顯然是六、七十年代中國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接受農民教育的翻版,其情節雖頗有牽強,但當中總也有真實的部分。那位只懂得諉過於人、嬌生慣養的「港孩」少年,我們難道還會覺得陌生嗎?我有朋友出錢出力,替教會在粵北貧困農村辦學,也力言農民小孩勤奮向學,不類「港孩」。

 

誰創造了一個個經濟奇蹟?

 

  我的朋友中,曾當過上山下鄉知青的不在少數,他們雖對農民多少懷有敬意,但上山下鄉經驗大多負面。這不奇怪,被剝奪升學機會,又失去多年的自由留在農村與人毆鬥,怎會擁護這政策?不過「毛主席教導我們」,看事物要一分為二,正負影響優缺點都要看到,一面倒情緒化判斷容易使人變得低智。上山下鄉可帶來甚麼積極後果?那怕這是不經意的。

 

  中國過去三十多年發生的是,人類歷史上從未有過的高速經濟增長,根本成因顯然是中央從計劃經濟過渡到自由市場及私有產權制。但制度歸制度,整個改革總需要人推動執行。這些是怎樣的人?香港有人抹黑他們是人性扭曲的一代,但能在自由市場化大環境中創建一個個經濟奇蹟,使數以億計人口脫貧的企業家,按年齡論不少正是從前上過山下過鄉的知青。這些人敢冒險有企業精神,犯錯的會被淘汰,成功的便留下來叱咤風雲。對他們而言,「這是最壞的年代,這是最好的年代」。

 

  反觀日本,本來打算一生人在一個大企業工作的僱員離開公司後面對新環境,卻無所適從,在世界市場中被中國新一代企業家比下去。

 

  當年的知青今天垂垂老矣,誰會接他們班?新一代城市青年沒有上一代知青艱困生活的歷練,爭雄鬥勝能力也許不及。不過,無論來自農村或城市,內地年輕人的刻苦精神是香港溫室中長大的青年無法比擬。

 

  我每天都對著來自五湖四海的80後、90後,沒有哪一個行業的人比在大學教書的更能接觸年輕人,對了解他們,我不會妄自菲薄。香港最優秀的青年與大陸來港的一樣聰明,但用功吃苦能力卻是有所不及。

 

  內地青年的企業精神就算與上一代的不能比擬,但他們肯用功吃苦,競爭力依然強勁。現時中國快將每年有700萬人在大專院校畢業,等於美國的2.5倍,這對整個世界的就業市場都構成重大的競爭壓力,對香港亦然。不要以為限制他們來港便可免除壓力,在全球化的大環境下,他們在甚麼地方工作都一樣可造成競爭壓力。

 

  弔詭的是,把他們聚在一起,例如輸入香港,反而因人才集中而會造成協同效應,推高這地方的生產力,從而人人都可受惠。不過,沒有甚麼可代替到自身的刻苦努力,若是只輸入人才,自己又不改善競爭力,終有一天,也許港人都只能在職場中處於低層,內地人卻是當經理、CEO。

 


轉載自晴報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WoW WoW星期三:健康網購產品低至$99 (只限今天)► 火速行動

我要回應

放大顯示
師傅靈靈法
精選文章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