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2/2021
「人類命運共同體」對決「零和遊戲」
歐盟宣布會動用3000億歐元,推動一個「全球門戶」計劃,在未來6年,貸款給發展中國家發展基建。有人認為這是要與中國的「一帶一路」抗衡,但我們其實不用太過著意歐盟是否別有用心,就算從中國的利益出發,歐盟此舉也是好事,起碼她不是如美國般要靠軍事力量去搞外交。
戰後按照美國所訂規則構建的國際秩序,近年已因美國自己在走下坡及中國的和平崛起而起了重大變化,只要看看美國在聯合國的投票中已近乎常態性的輸得一塌糊塗,便可知其霸權已是搖搖欲墜,國際政治格局已需要新思維重新構建。在此關頭,有兩種截然不同的指導思想在較量著。我們應視國際政經關係的互動是「零和遊戲」還是更重視「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概念?
(iStock)
按專長分工 提升生產力
所謂「零和遊戲」,是指在博弈中,對手之得便一定是己方之失,國與國的關係只是一種互相爭奪利益,甚至是你死我活的關係。也許在某些特定的條件下,「零和遊戲」能相當準確地捕捉到世情的真諦,例如在排名遊戲中,你排了第一,我便必然最多只能排第二,你的得,便意味著我的失,但我們若把視野及胸襟放得廣闊一點,用「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概念治理世界,卻可使最多的人能得到更大利益。
經濟學家對「人類命運共同體」應有較深層次的領悟,原因是現代經濟學的基礎與此有莫大關係。亞當史密在《原富》的第一章便闡述一個重要觀念,在各自分割、生死不相往來的村落中,生產力很難進步,但若勞動人口分工,專門生產自己擅長的產品,生產力會迅猛發展。分工卻又同時意味著貿易的必要性,否則人人都只能消費自己生產的單一產品,這還了得?貿易需要市場,市場規模愈大,分工便愈精細,磨練自己生產技能的機會便愈大,生產力進步便愈快。各種市場中,又有哪個比得上全球市場的規模來得巨大?現在所說的全球化,其實尚未包含世界的很多板塊,例如在非洲等地的發展中國家,便尚未真正融入全球的分工生產及貿易市場中。
若發展中國家也能在全球經濟體系中扮演更重要角色,不但她們的人民生活水平能大幅提高,世界亦有更多的廉價商品可供應,看看中國這40年對自己及全球經濟的貢獻便可知道。
但要這些發展中國家融入世界市場,卻有一障礙需要先克服,她們要有足夠的基建,否則沒有港口、機場、鐵路公路、互聯網,如何能把自己與世界連結起來?中國的「一帶一路」正是以此為關鍵點,但中國獨力難支,多些國家肯幫助窮國搞基建,後者脫貧的時間便可提早,世界及中國也因這些國家的購買力上升而得益。幫助窮國可使各國得益,正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核心內容。
美搞貿易戰 礙世界發展
亞當史密的另一重要貢獻是「無形之手」。人民各自生產,互相貿易,並不是因為他們一定都胸懷悲憫,要造福世界,而是因為他們都有利己心態,為了自己的利益而進行這些經濟活動,但自由市場這一機制恰好有能力把自私自利轉化為一種對公眾有利的結果。此種和諧,對世界很重要,貿易意味著國與國之間要互相依存,打殘了一些國家,自己的貿易與供應鏈都會受到破壞,貿易是阻止國家滑向軍事衝突的有效藥物。可惜近年全球霸主美國太受「零和遊戲」的思想左右,抵受不住強要維持世界一哥地位的誘惑,不但頻繁侵佔別國,也大搞貿易戰,否則世界會比今天更好。
美國本有世界最好的經濟學家,但可惜其政客目光短淺,不能掌握亞當史密深刻的思想。中國的經濟理論界發展並無特別耀目之處,但中國勝在對老祖宗的智慧掌握得不錯,在經濟智慧上比美國站得更高。《史記.貨殖列傳》中有一大段闡釋司馬遷的經濟思想,「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顯示他明白追求利益是社會重要的力量,而他的「善因論」更指出國家政策應順應人民的利益而制定。
在國際的層面,如何建立一種關係,使各國追求自身利益時,其副作用卻又同時是在提升其他國家的利益,是當前世界的挑戰,「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從此而來。生產分工再相互貿易是達到此目標的重要步驟。《淮南子》有云,「得以所有易所無,以所工易所拙」,正是說明我們應按自己的比較優勢生產,再互相交易。此話已有2,160年的歷史,比亞當史密早得太多,中國也許有能耐重掌經濟智慧的大旗,蓋因其擁有比美國更有底蘊的文化歷史也。
轉載自: 晴報
《說說心理話》心理急救II:幾個徵兆辨認身邊人需要心理支援!點樣對情緒進行急救、自我照顧?專家分享穩定情緒小練習►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