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極速報價
  • |
  • etnet專輯
    etnet專輯
  • 會員
  • 產品服務 / 串流版
  • 設定

2017-01-25 16:53:17

百歲人生 黃金時代(蔡美碧)

  • 仁人學社

    仁人學社

     

    仁人學社於2012年由謝家駒博士和容蔡美碧女士創立,旨在引領創新、具發展潛力的教育和培訓計劃,以促進社會創業和社會創新精神的發展。我們的願景是,推動世界社會創業精神,透過教育和培訓計劃把社會創新的理念推廣至大學、普羅大眾、主流企業、大中華地區及東南亞社會創業者,希望能「激發每一個人成為社會創革者;促成每一家企業成為社會企業」。

     

  當壽命延長了,老的定義就要重新釐定。歐洲硏究機構 IIASA(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Applied Systems Analysis),綜合健康、認知、失能率、勞動參與率和醫保支出等因素,推算老年的起點應為 「從死亡推前10-15歲」。硏究按全球平均餘命回推,指出「老年起點應從70多歲開始」。

 

長命百歲快將成為常態


  一般人投身社會時,多數預計在60歲左右退休,活到70多歲。隨著醫療、生活質素、科技及教育等的提升,人均壽命延長了30歳,身體狀況也比上一代同齡的人強。換句話說,我們這一代在二次大戰後出世的人的中年期延長了,從退休到真正的「老老」階段還有幾十年的光景。科學家預計人均壽命可以延長至一百歲。

 

  在這長壽時代,生命階段不再是循規蹈矩地「學習 - 工作 -退休」。將來會有更多退休人士重新探索各種保持活力和健康的管道,繼續進修,四處遊歷,增強技能與知識。他們是經濟、職場和教育上未被發掘的資產。我們統稱準備退休及已退休人士為「黃金一族」, 他們有更多時間和能力去自我實現、再學習、再就業,把生活過得精采。人生的下半場不再是單一地回歸恬靜。

 

與老年對話 與生命對話

 


 
  「對話社會企業」創辦人海寧克博士(Dr. Andreas Heinecke) 是德國人,在大學修讀歴史和文學,並取得哲學博士學位,畢業後在電台擔任記者。因為上一代在二次世界大戰時受過種族迫害,讓他開始思考如何化解族群差異,如何幫助弱勢族群得到更好的生活。他在1988年創立「黑暗中對話」 (Dialogue in the Dark),觀眾由盲人或弱視的培訓員引領,在完全黑暗中經歷各項遊戲及體驗。海寧克不斷開發新的對話服務,並思考人們對老化的恐懼。他再度運用了獨特的對話模式,在2012年 創辦「與時間對話」(Dialogue with Time)體驗展覽,透過跨代溝通,讓大眾學習欣賞生命每一階段的美好。「與時間對話」首次在2012年在以色列舉辦,在2014年推廣到德國柏林和法蘭克福;並在2016年在臺北舉行。這些對話體驗已在30多個國家160個城市舉行,有超過650萬人次參觀 。

 


 
  海寧克在2005年獲選為歐洲首名愛創家院士(Ashoka Fellow),2007年獲施瓦布社會企業家基金會(Schwab Foundation for Social Entrepreneurship)頒發「全球傑出社會企業家獎」。2008年, 海寧克被世界經濟論壇委任為全球議題議會社會企業部的委員。自2011年起,他在德國威斯巴登(Wiesbaden)的歐洲商學院出任社會企業系教授,積極培訓退休人士重投社會工作。

 

  「與時間對話」有別於傳統展覽,它主要由一班經過培訓的退休人士作導覽員,與觀眾分享他們的人生經歷和智慧,藉由真實的體驗、互動、遊戲,改變對「老」的恐懼與偏見,啟發更多的可能性。

 


 
  展覽首先展示的是美國影像藝術家製作的女孩短片,觀眾靜靜地看著一張臉經過孩童時期、青少年期、成人期,微細地變化到七、八十歲的階段。如同體驗視障、肢體傷殘一樣,展覽讓不同年齡的觀眾預先體驗老年體能衰退的狀況,增強大眾的同理心。參觀者可在腳上綁著重物,一嘗到老年雙腳無力時,舉步為艱的滋味。又或戴上花白眼鏡、體驗視力衰退的感覺。或聽著快速的指示把藥丸分類。

 

 
  在另一個藍色房間,導覽員介紹他們的人生故事,並問參觀者:「你覺得快樂的老年生活是怎樣的?」每人的座位都有十八張圖,可選一張加以解釋。原來人們想要的並不一樣,有些覺得最幸福是與伴侶牽手,有些嚮往與朋友一起玩樂,有的要挑戰大自然,有的希望保持年青的心。這說明就是年紀大了,每人的性格和想法仍有很大差異,不能籠統地歸納長者就是同一類人。粉紅色的房間則是一幅幅布幕,坐在裡面會聽到不同的人生經歷,從中深思不同的生命歷程。

 

  這項對話體驗為黃金一代人士創造更多元的就業機會,培訓他們的自信及工作能力,將他們過去的人生轉化成為資產;也建立起跨代共融、交流的平臺,整體提升社會對不同文化、觀點的認知及包容。

 

尋找真正的時光寶藏


  隨著發展,社會結構轉變是自然而然、無可避免的,矛盾的是,我們卻認為人口老化是個威脅和負擔,有關人口老化的正面新聞鮮有聽聞。為什麼人口老化讓人感到如此負面?現在是時候反思一下大眾整體對「老年」的觀念,以及黃金一族的潛力和角色。在壽命逐漸延長的時代,我們應如何充分地運用漸長的人生時間?又應如何面對年齡問題所帶來的潛在危機?

 

  海寧克將於1月21日在灣仔會議展覽中心舉行的「黃金時代展覽暨高峰會」作主題演講,從四個角度出發探討老齡化。首先是理解有餘、實踐不足。現時有很多書籍、研究報告、電影等反映出社會人口老化的狀況和影響,但我們卻沒有注意到壽命延長所帶來的好處,是時候把它們實踐出來。此外,老化是謬誤,我們不是逐漸年長,反而是逐漸年輕。因為即使處於高齡,我們有能力做的事比我們上一輩還多。

 

  今天,即便是已屆60歲,精神和身體機能狀態實際是以往的40、50歲。年齡變得只是一個數字;我們的身份可以與實際年齡無關,很多黃金一代都在這階段才成為高齡企業家或政治家。第三點,智慧技術和主流的數碼解決方案不是讓長者過上幸福和健康生活的靈丹妙藥;人文和人性化的解決辦法比起應用程式和機器人技術更加重要。社會對長者護理員和專業人員的需求愈來愈大,我們需要鼓勵年輕一代加入這些行業發展。我們應該通過教育來達成這目標,從小學課程開始便應著手培養,改變大家對老化的觀感。教育界需團結起來,促進跨代對話,加強大眾對老化的認識。

 

  最後,社會人士要欣賞智慧是知識與經驗的煉成。世上有太多的問題,是不能在網上找到答案的。黃金一代用生命把知識和經驗都結集起來,所擔當的角色更是至為重要的,可以影響和啟發我們的下一代。我們應該把資訊性社會演化成智齡社會,欣賞歲月洗鍊出來的耐力與包容。

 

  有關「黃金時代展覽暨高峰會」的詳情,詳情請瀏覽:www.goldenage.foundation

 

作者為仁人學社副主席

Ryyy1515@gmail.com

 

WoW WoW星期三:健康網購產品低至$99 (只限今天)► 火速行動

放大顯示
師傅靈靈法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