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極速報價
  • |
  • etnet專輯
    etnet專輯
  • 會員
  • 產品服務 / 串流版
  • 設定

2013-08-30 10:46:19

社企管理手記:人才難求也難留 (下)

  • 梁淑儀

    梁淑儀

    梁淑儀現為長者安居協會行政總裁,曾擔任香港移動通訊有限公司(CSL)的大眾客戶市場總裁。長者安居協會致力為長者及有需要人士提供24 小時「平安鐘」服務,曾勇奪「2005 亞太區最佳非政府機構」及「施瓦布基金會2009 年度社會企業獎(東及東南亞洲區)」殊榮。

    近年,梁淑儀致力推動商界參與企業社會責任之項目,以創新思維推動科技應用,改善不同社群及有需要人士的生活質素。其中由協會及CSL共同開發的「隨身寶」服務,勇奪「2010年聯合國世界信息峰會– 移動共融組別大獎」等8項本地及國際性獎項。

    其他項目包括為聽障人士研發的「3G無障礙熱線」、贊助弱勢社群家庭學生上網學習,以及與社企「黑暗中對話」合作舉辦《暗中作樂》聲演會。

  如何能令員工更用心工作? 一般不離鼓勵、勸勉、輔導、獎勵。

 

  商界慣用的員工獎勵計劃,是否也適用於社企?

 

  一提起員工獎勵計劃,很多人會即時聯想到年終獎金。其實獎勵方式可以很多樣化,除了獎金以外,也可以是其它有價值的物品,免費往外地旅遊、慶祝會及其它非物質性的獎勵,如獎狀、獎杯。

 

  我認為,只要是獎勵計劃設計得宜,並且能把目標清晰地和員工溝通,則社企亦可以因應實際需要而推行。

 

  凡是有獎金牽涉在內的,則向員工清晰溝通獎勵計劃是非常重要的環節。曾與其它機構主管分享經驗,竟發覺有機構員工把非規定性的年終獎金視作必然,無論工作表現達標與否,無視機構營運狀況,皆認為僱主必須發放獎金。協會亦曾試過有因工作表現不達標而被離職的前僱員追討獎金,弄得我們啼笑皆非。

 

  但最差勁的一種,是只顧及個人而不著眼於機構福祉的方式;機構主要表現指標不達標,而部門及個人竟然全部達標,且獎勵只與個人表現掛鉤。獎勵計劃的最終目的,是鼓勵員工更用心去達到工作目標,致令部門運作可以有效率,則機構可以提升整體表現。假若管理層或設計獎勵的人不把機構福祉放在第一位,則不單只會製造偏私的機會,亦會令獎勵計劃失去其原有功效。

 

  現時協會的員工獎勵計劃,是將獎金計算方式與個人、部門及機構整體表現掛鉤,而前線員工、主管級別及管理層的比重亦因應工作範疇而分不同比重。採用這個方式,是我們深信只要員工能盡心盡力,則部門指標可達,致令協會能有更佳之發展。

 

WoW WoW星期三:健康網購產品低至$99 (只限今天)► 火速行動

放大顯示
有種生活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