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極速報價
  • |

28/12/2010

沒有「不可能」的事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 潘少權

    潘少權

    資深傳媒人,為香港免費報章《晴報》創刊總編輯;曾擔任美國《讀者文摘》亞洲區中文版總編輯,負責香港、內地、台灣和東南亞出版工作。此前,在職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時為《經濟日報》副總編輯,兼任經濟日報出版社副社長,並主編《ezone》和《置業家居》等雜誌。他又是多本暢銷書,如《九七日誌之當年今日》、《駕車郊遊指南》、《百年智慧•管理經典》、《一分鐘管理》的作者。曾在中資、華資、歐資和美資公司工作,閑時外遊,喜歡讀書。

    辦公室政治

    本欄每周一更新

  「不行的,這個建議不可行!」學生會評議會主席說。

 

  我曾經當上學生會主席,開例會時,那個學生會評議會主席經常潑冷水,甚麼都說不可行,令我們滿腔熱誠的心冷卻下來。

 

  一次我發脾氣說︰「你不去做就真的不行,你去做起碼有一次機會。」說完便走了出去透透氣,所有人坐在會議室等我發完脾氣才繼續開會。

 

  回首往事,實在是年少無知,很過分,不懂人情世故。可是這些年來,我對別人經常說「不行,不可能」,或以消極態度面對事情時,仍然心有餘火。

 

  當年我讀過一本具宗教色彩的書《Move Ahead With Possibility Thinking》,作者是 Robert H. Schuller,他被按立為牧師後,決定去加州傳道,夢想建立一個最偉大的教會。

 

  一九五五年初,他和太太到了加州。他工作的美國改革教會(Reformist Church),當時在美國全國只有二十萬教友,而他居住的地方只有兩家教友。他估計未來人口增加將為他帶來七十多個家庭,這麼少怎辦?

 

  他翻閱人口統計表,發現全國有百分之五十的人口是沒有宗教背景的。答案顯而易見。他開展工作,但學校不准借用,其他地方也早給人借了,他連殯儀館、市政廳也考慮過,最後選擇在當時最流行的汽車戲院。

 

  他賣廣告邀請人來聽道理,許多牧師潑他冷水,許多人嘲笑他,但他堅信︰「可能」。

 

  第一次講道,吸引了五十多部車,合共百多人,籌了八十多元;不到一年,他已經建了一座教堂。他的事蹟有如一個奇跡。

 

  他有兩句箴言︰「勇謀大事而失敗,強於不謀一事而成功。」

 

  我雖不是基督徒,卻是他「可能思想」的忠實信徒。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etnet榮獲HKEX Awards 2023 「最佳表現證券數據供應商」大獎► 了解詳情

我要回應

放大顯示
師傅靈靈法
精選文章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