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6-18 00:00:00
同病相憐 喪親婦助人 創社企走出哀傷
「那天失去了你,我每天都在學如何積極面對人生……」未婚夫猝死,遺下相陪廿載的李昕,想過自尋短見,卻捨不得年邁雙親。未夠一年,上天再奪走母親,今次她沒再哭鬧,牽著老父的手重新上路,推廣生命教育,成為同路人的明燈。
李昕:「以前我懼怕死亡,現覺得人一出生就在倒數死亡,活一天賺一天。生命不在乎長短,而是活得有多豐盛。」
她不是醫生,卻長期於醫院奔走;她沒患危疾,卻不時在生與死間徘徊。曾把年逾七十的喪妻翁拉出自殺鬼門關,也陪伴過母親遇害的少女走出陰霾,她叫李昕,是一名哀傷輔導員,以此為業,或許是死神給她的使命。
連喪兩親 憶往事尋解脫
四年前一清晨,未婚夫吻別李昕去踢球,疾馳間心臟一搐倒卧球場。李昕抵達時未婚夫已蓋上白布。
曾對愛人笑謂死後要個藍天白雲般的喪禮,「當時他在我身邊點頭,故我在Andrew(未婚夫)靈堂放滿藍白氫氣球,令喪禮感覺舒服點……當棺木送到歌連臣角火化,我把氣球放開,看著它們徐徐上升,感覺Andrew要走了,自由了。」此刻李昕用決堤的眼淚釋放封閉的情緒,正式告別摰愛。
想過逃避想過死,李昕卻捨不得雙親白頭送黑頭,帶著淚水堅強活過來。可惜死神沒憐憫她,九個月後再借腎衰竭奪走其母性命,今次她一早做好心理準備。「可是爸爸喊得很多,媽媽死後他不斷自責沒辭退兼職陪伴,我需要處理他的情緒。」
李昕與父親和義工合組樂隊,巡迴醫院及老人院表演。(受訪者提供)
成立社企 宣揚生命教育
李昕向爸爸提出為母親做本紀念冊,記錄其生平及撰寫最後話別,「我們一起找相,回憶他倆的開心事,又鼓勵爸爸:『你其實做了好多令媽咪幸福的事!』,幫他減低自責。」李父筆下的妻子漂亮且勇敢,陪他走過文革捱過苦,字裏行間隱含虧欠,然而李夫人相中笑臉已說明一切。
「以前我懼怕死亡,現覺得人一出生就在倒數死亡,活一天賺一天。生命不在乎長短,而是活得有多豐盛。」死神曾令她失去鬥志,今卻讓她找到人生意義。2011年她修讀生死教育課程,用未婚夫的保險金成立生命教育及輔導社企「心繫心」,定期到醫院探訪病人,宣揚生命教育,並與父親組樂隊巡迴演奏。
「有人說人死了要let go(放手)。但他在你生命中如此重要,怎能放低?我覺得不是let go,而是Let's go(一起走)。」今天她帶著喪夫經歷重新上路,以生命影響生命,與喪親者同行,「希望Andrew及媽咪睇到都滿意啦。」
輔導紓鬱結 重上生活軌道
成立「心繫心」一年半,李昕輔導過11個喪親個案,復元時間因人而異。有喪夫的兩孩之母因要擔起頭家,輔導一年便收拾情緒。另有母親被殺的少女一直逃避問題,直至獲發死亡證,開始噩夢連連,並影響與男友的感情。經輔導後發現,少女一直自責命案前漏聽母親電話,李昕先向她分析母親來電原因未必與案件有關,又鼓勵她在家中放置母親的思念物,跟「她」一起做喜歡的事。少女嘗試對「她」彈琴,心中鬱結漸紓,重現笑容,其後更接受男友求婚,邁向人生新一頁。
李昕說處理喪親個案時,會先聆聽其言,讓其宣洩情緒,再評估其哀傷或自責原因,循不同渠道疏導,如由死者角度安慰:「你媽在生會想你怎樣?」心態接受後再解決實際難題,如協助就業,讓其生活重上軌道,此後亦應定時致電跟進。
(攝影:梁細權 記者:周藹文)
轉載自晴報
【etnet 30周年】多重慶祝活動一浪接一浪,好禮連環賞! ► 即睇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