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CUS】比特幣現貨ETF頭啖湯,香港考量不止是FOMO
15/04/2024
比特幣、期貨ETF、現貨ETF、策略ETF……當愈來愈多的金融玩家涉足新興虛擬資產,儘管關於比特幣「投機」、「過山車」、「無內在價值」的爭論從未休止,但致力發展「國際虛擬資產中心」的香港,批准首批比特幣現貨ETF如箭在弦,考量不止是「FOMO(Fear of missing out,錯失恐懼症)」。
最快今日揭盅,料花落老牌基金巨頭
連漲7個月的比特幣,2月、3月分別狂飆44%、17%,首次突破73000美元,美國SEC(證券交易委員會)1月中批准的11隻比特幣現貨ETF被指是最大推手。數據顯示,上述ETF首季錄資金淨流入121億美元,惟進入4月後顯著回落,上周五(12日)更錄淨流出28.7億美元。
隨著20日正式「減半」倒數僅剩5日,sell the news效應帶動獲利了結,以及伊朗周末空襲以色列領土刺激中東局勢升溫,隔夜比特幣一度短短15分鐘急瀉近4000美元,幣圈翹首以待最快周一(15日)揭盅的香港首批現貨ETF名單,被寄予催谷下一新高的厚望。
鑑於證監會官網上周三(10日)凌晨更新虛擬資產管理基金名單,新增嘉實國際、華夏香港,市場預期,現貨ETF「頭啖湯」料花落嘉實、華夏、惠理等老牌基金巨頭。
大佬紛轉軚,龐大資金冀搭升值快車
時值美債重回牛市無期,美股回報愈來愈窄,主權債務、銀行恐慌、商業地產等危機一觸即發,就連早前對比特幣嗤之以鼻的貝萊德首席執行官Larry Fink、橡樹資本創始人Howard Marks,亦對此改觀。
前者從2017年斥比特幣為「洗錢」,到如今管理吸金最快的比特幣現貨ETF(首季錄淨流入139億美元);後者1月剛剛稱比特幣「沒有內在價值,只由有限的供應驅動」,4月就改口稱「這是一種反銀行的遊戲,銀行的弱點顯示了比特幣的優勢」。
今年以來,跟內房、A股、港股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投資者不惜以高溢價湧入美股、日股ETF,以致多隻ETF須設定每日認購上限;同時,內地多隻黃金ETF規模亦刷新新高,並推動漲停潮。龐大資金尋找新的財富蓄水池和冀望搭乘高回報資產快車,與其將機會拱手讓人,香港親自落場提升自身市場深度和資金活躍度,無疑是明智之選。
贏家通吃考驗價差,清晰監管不可缺
從美國已獲批的11隻比特幣現貨ETF看,排名第一的貝萊德旗下iShare Bitcoin Trust首季資金淨流入,即超過後9間的總和。而資金流入、成交量將影響ETF的買賣價差,進而強化「贏家通吃」效應,香港即將推出的比特幣現貨ETF能否跟美國上市的ETF平分秋色?比特幣未來走勢、投資者資格界定、資金進出規則等至關重要。
較73798美元歷史高位大幅回吐之下,比特幣年初至今回報仍高達55%,即便如此,全球第二大資產管理公司Vanguard、Goldman Sachs Wealth Management首席投資官等,仍舊對此抱謹慎態度,並在投資組合中對其敬而遠之。
注定將再刷新新高的比特幣,到底是不是財富增值/保值新途徑?唯有時間知道答案。對香港而言,清晰的監管制度、完善的法律保障,方能推動虛擬資產產業八方來朝,蓬勃發展。
【你點睇?】皇馬巴塞傳奇表演賽爆簽名會風波,26人買涉$20萬套票僅見部份球星15分鐘,你認為事件哪方須負較大責任?►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