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客消費模式變,文旅須有新思維
09/12/2024
香港在內地擴大「一簽多行」下掀起熊貓熱,文創和旅遊產業出現新活力。內地客消費喜好和模式轉變,年輕人成為文旅消費主力軍,港府和業界需突破思維,在產品服務、營銷技巧和空間運用上創新,創造文旅產業新氣象。
中央贈港新一對大熊貓「安安」、「可可」昨日開始同公眾見面,適逢《PANDA GO!香港遊》展覽日前開幕,加上內地12月起恢復深圳居民赴港一簽多行,本港文旅迎來天時地利。新任文體旅局局長羅淑佩指,上周六有14.5萬內地客訪港,較11月周六日均高約13%、周六及周日平均高28.5%。
港元持續偏強、內地消費降級,遊客消費模式發生深刻變化,令本港旅遊業近年陷入迷惘狀態。要走出困局,就要真正了解客人喜好,按照新需求調整營運模式,或創造新的產品和服務。
迎年輕客喜好 官商皆要創新
國家文化和旅遊部公布,今年前三季度,國內出遊人次42.37億,按年增15.3%。內地《2023年Z世代在線旅遊洞察報告》顯示,Z世代(95後)貢獻了40%文旅消費規模,18歲至30歲年輕人愈來愈成為文旅消費主力軍。他們傾向於深度遊和自由行,追求個性化和多樣化體驗,並喜歡走街串巷、體驗當地人生活的探索型旅遊。
香港要把握好一簽多行機遇,文旅產業必須敢於創新和嘗試。內地文旅業近年運用網絡技術,營銷目的地和推廣產品,屢屢出現淄博燒烤、天水麻辣燙等網紅現象,本港亦有商家受此啟發。旺角有小店餐廳藉著員工拍攝短片,以至老闆親自化身網紅,在抖音和小紅書等平台上成功突圍,帶動生意額大增。
小商家各出奇謀,大機構和政府亦要加強資源投放,包裝推廣本港其實並不缺乏的文旅資源。今次香港獲贈新一對大熊貓,加上「盈盈」、「樂樂」誕下龍鳳胎,有關方面連月來透過創造熊貓「人設」、發行熊貓寶寶公仔、舉行大型展覽等多樣化方式,成功讓話題長時間保持熱度,經驗值得借鑑。
適當拆牆鬆綁 用好天然資源
本港亦正運用區內獨有的賽馬文化,發展賽馬旅遊。當局不妨研究把各種表演融入賽馬活動,淡化其賭博色彩,將賽馬觀賞打造成老少咸宜的嘉年華。本港聖誕氣氛比內地濃厚、近期首次發現恐龍化石等特點,亦值得投入資源深耕,轉化為容易營銷的文旅IP,日本「熊本熊」就是傑出例子。
石屎森林可以注入文化氣息,適當運用天然資源亦不等於破壞環境,港府發展文旅產業,在空間運用方面亦要改變舊有思維。香港遠足旅遊資源得天獨厚,放在內地必是優質景區,惟港府至今礙於各種條條框框,未有將自然環境當作旅遊資源予以運用,實在可惜。港澳辦主任夏寶龍早前專門指出,要用好香港1,180公里海岸線和263個島嶼,想方設法加快旅遊業態升級。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維港兩岸建設的海濱長廊,今年底料延長至29公里。隨著走廊擴展,港府各政策局亦要加強協作,積極有為,拆牆鬆綁,為海濱長廊創造能夠產生文旅消費的環境,加入飲食、消費元素,確保優質旅遊資源能發揮應有的經濟效益。
《說說心理話》心理急救II:幾個徵兆辨認身邊人需要心理支援!點樣對情緒進行急救、自我照顧?專家分享穩定情緒小練習► 即睇